云南人民出版社见证昆明的“慢生活”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见证昆明的“慢生活”
本文插图
见证昆明的“慢生活”
选自《大学之光——行走在云南深处的西南联大》
本文共计2639 字| 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即便在抗战时期 ,昆明宁静、散漫、温馨的气息 , 依然无处不在 , 真切可触 。 昆明真是一座边缘而高高在上的不可思议的城市 。
对这个温柔的“地狱” , 舒适得像天堂一样的地方 , 西南联大的师生却能仔细琢磨 , 心领神会 , 很快就融入其中了 。
关于昆明的“生活” , 留给外来师生们的记忆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 似乎老昆明的人们 , 无论大人还是小孩 , 无论富人还是穷人 , 无论男人还是女人 , 都是“手艺人” , 都是“生活的艺术家” 。
他们不但把吃、穿、住、玩等四事 , “经营”得决不会发生“问题” , 而且像一道风景一样长久和迷人 。
他们淳朴成性 , 节俭成风 , 住的是“一颗印”或“四合头”的房子 , 屋宇敞亮 , 宽窄适中 。 他们非常重视礼节 , 无论男女老少 , 见面时都要情殷意挚 , 毕诚毕敬 , 丝毫不能怠慢和敷衍 。
本文插图
老昆明街头
平时 , 他们的一饮一啜 , 一穿一戴 , 既讲究 , 又不奢华 。 男人们穿的蓝布长衫 , 穿两三年而不弃 , 还要把它改成汗衣再穿 。 女人们头上戴的金簪子、金绾针、金耳环 , 手上戴的金戒指、银手镯 , 从戴在身上之日起 , 就要陪伴她们一辈子 , 中途是没有人会把它们拿到首饰铺去改造式样的 。
女人们在织布时 , 还发明了一种纺织方法 , 即用生丝做纬线 , 用熟丝做经线 , 织出 “滇缎” , 非常牢实 。 用这种缎子缝制出元青、蓝宝、银灰、枣红等四色单袍 , 可穿20年 。 “滇缎”还能制成“艳五彩”和“淡五彩”被面 , 也可盖30多年之后 , 再改作垫褥 。
小孩子们则对 “刻古人”非常入迷 。 他们选用稍厚一点的白纸 , 依样在上面先用一些简单的点和线 , 描绘出“岳飞”“赵云”“关公”和“张飞”的形象 , 然后再用刀沿着点线刻空 , 一个个叱咤风云而精美无比的“古人”就在他们的小手中诞生了 , 被他们涂上蜡油 , 夹在书中 , 当作“宝贝”收藏起来 。
本文插图
滇池边的船家
那些生活在昆明各个角落的木匠、石匠、铁匠、铜匠、篾匠、花匠、画匠、金匠、银匠、泥水匠……则是一些技高一筹的人 。 他们把房屋、街道、墙壁、轿子、家具、茶壶、烟具、衣服等日常生活中的大小器物的每一个细节 , 都装饰得无比烦琐而又无与伦比 , 他们似乎是生活在时间之外 , 他们不相信速度 , 只相信自己的才情、目光和指纹 , 他们遵循的是他们固有的生活节拍 , 目不斜视 , 锲而不舍 , 一心一意地做好每一件事 , 以一种接近“真理”的姿态去完成自己的工作 。
虽然联大的师生们越来越不敢在那些美不胜收的“事物”上确定什么意义 , 更不敢用它们去“揭示”昆明的某些本质特征 。 但他们坚信那些美不胜收的“事物”一定是昆明的某些核心力量 , 是生活中的 “诗歌” , 是诗歌中的 “生活” , 它们“记录”着昆明的另一种 “历史” 。
当然 , 对于昆明“温馨”的历史和现实生活 , 也有一些外来者相当不“适应” , 他们不喜欢那种“春天般的气息” , 不喜欢“随意”和“庸散” , 如此的“慢”生活简直令他们无法忍受 。 他们真想抓住这座城市的肩膀 , 狠狠地摇几摇 , 让昆明人的脚下和他们的历史底座 , 咯咯作响 , 醒过来 , 跑起来 , 加快步伐 , 发展自己 。
推荐阅读
- 文艺视界|知名诗人刘佳银(云南昆明)诗歌《咏石象》
- |云南一座城的人间天堂,10年前还没出山路,如今游客络绎不绝
- 贺贺-贺小唏|广东最值得去的古战场,见证了宋元王朝兴亡,历史爱好者不能错过
- 蜀河古镇|陕西高崖上的古寺,背山面江、古朴幽静,见证“小汉口”繁华过往
- 蜀河古镇|陕西高崖上400年古寺,背山面江、古朴幽静,见证“小汉口”繁华过往
- 起驾旅行|从四川成都到云南大理:自驾游南方丝绸之路古商道,这样玩就对了
- 旅游|云南云龙“藏匿”一座古村,一千年没有改变,大理自驾3小时
- 永恒的经典|为何云南普通藏民的房子,高达1000万?外国游客:大开眼界
- 摄影师Kain|位于“千塔之城”制高点的教堂,已有千年历史,见证了皇权的兴衰
- 梅长酥聊娱乐|杨丽萍女徒弟同性婚礼:两人穿婚纱忘情拥吻,父母见证这幸福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