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 “缝隙”中求创作 点线面塑人物

2015年 , 电视剧《琅琊榜》凭借引人入胜的剧情、精致考究的细节赢得观众喝彩 , 同时也打开了古装剧“新世界”的大门 。《琅琊榜》“出圈”的同时 , 剧中饰演靖王萧景琰的演员王凯凭借这一角色一炮走红 。
五年后 , 王凯再次出演古装剧 , 这次他为观众带来的是根据网络IP《孤城闭》改编的电视剧《清平乐》 。该剧以王凯饰演的宋仁宗赵祯荡气回肠的一生为线索铺展故事 。王凯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透露 , 饰演真实历史人物对他来说有很大的心理负担 , “因为之前荧幕上关于宋朝、尤其是宋仁宗的故事特别少 , 没有一个具体参照” , 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了他的自由发挥空间 , “虚构人物我们可以往故事里添加想象的任何故事 , 来推动剧情的发展 , 演绎历史真实人物需要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保持创作的想象力 。”
「」王凯 “缝隙”中求创作 点线面塑人物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仁”“忍”“人” 演绎立体宋仁宗
【「」王凯 “缝隙”中求创作 点线面塑人物】为了还原了更具烟火气的宋仁宗 , 王凯在开拍之前阅读了有关宋朝的书籍 , 通过阅读和与导演团队的探讨 , 他用三个字定义了宋仁宗这一人物:“仁”“忍”“人” , “把这三点理清楚后 , 这个人物的基调就比较明朗了” 。“基调”对于演绎角色尤为重要 , 王凯解释道:“基调就是给出人物的几个点 , 由点到线再到面 , 这也是演绎一个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的方式 。”
在王凯看来 , 宋仁宗的“仁”是这个人物的核心 , 他会因为自己的无心之举导致梁家家破人亡而耿耿于怀 , 也会因为建功之心导致上万将士捐躯而痛苦自责;“忍”是忍耐的忍 , 透露着宋仁宗一生的“憋屈” , “宋仁宗小时候被太后管着 , 长大后被大臣们束缚着 , 自始自终都把治理国家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他心里有底 , 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 也因此才那么会忍”;而“人”则是宋仁宗作为普通人的一面 , 作为皇帝他肩负着太多的责任 , 但他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 “宋仁宗在身为皇帝与普通人之间的纠结、在情与责任中的选择 , 更能体现双重身份下他的挣扎与不易 。”
「」王凯 “缝隙”中求创作 点线面塑人物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清平乐》讲述了宋仁宗的一生 , 他在位四十二年 , 是北宋执政时间最长的君主 。在剧中 , 除了前两集出场的少年仁宗由青年演员扮演外 , 剩下的篇幅都是王凯完成 。角色年龄跨度大 , 除了在造型上的变化 , 在表演方面 , 王凯也为中后期的宋仁宗设计了一些细节 , “会较稳一点 , 比如走路啊 , 说话的语音语调都会慢一些、低一点 。”同时 , 为了不让人物出现“断崖式”状态呈现 , 王凯在接到剧本时 , 将人物的时间线清晰地整理出来 , 为往后的演绎提供了更直观的线索 , 具体到拍摄的每一场戏 , 王凯都会再把前后的戏份理顺 , 以此衔接人物状态 , 使其呈现不突兀不断崖 。
除了人物年龄跨度大 , 剧中大量文言文台词也给王凯的演绎增加了不少难度 。“吃透文言文台词”是王凯最为看重的 , 他透露 , 说这些台词的时候 , 必须得把意思弄清楚 , 再做好断句 , 然后通读 , 最后再背诵 。王凯回忆道:“我印象最深的台词有一句是最早片花里放出来的 , ‘君临天下 , 原来不是开疆拓土 , 不是建功立业 , 而是谨小慎微 , 如履薄冰 , 何不干脆改成个忍’ , 还有一句是‘并非只有圣君才有所顾忌 , 所有不想断送江山的皇帝 , 心中都有顾忌’” , 在他的理解中 , 这是宋仁宗之所以能够成为仁君的很重要的心理表现 , “这是他的一种选择 , 这两句台词是最能够表现他心理状态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