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揭秘中国空间站(深度观察)( 二 )


实验舱Ⅰ名为“问天” , 主要任务是开展舱内和舱外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 也是航天员的工作生活场所和应急避难场所 。 实验舱Ⅰ配备了航天员出舱活动专用气闸舱 , 支持航天员出舱活动 , 配置了小型机械臂 , 可进行舱外载荷自动安装操作 。 实验舱Ⅰ有着核心舱部分关键平台功能 , 这意味着在需要的时候 , 它可以执行对空间站的整个管理和控制 。
实验舱Ⅱ名为“梦天” , 具备和实验舱Ⅰ类似的功能 。 实验舱Ⅱ还配置有货物专用气闸舱 , 在航天员和机械臂的辅助下 , 支持货物、载荷自动进出舱 。
空间站工程也包括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和货物运输系统 。 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由神舟载人飞船和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组成 , 用于航天员和部分物资往返空间站 。 神舟载人飞船可支持3名航天员实现天地往返 , 在空间站停靠期间也作为救生船 , 用于航天员应急救生和返回 。
空间站货物运输系统由天舟货运飞船和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组成 。 货运飞船为空间站运送航天员生活物资、推进剂、载荷设备等补给物资 。
在空间站建设阶段 , 长五B火箭同样承担着将空间站舱段送入轨道的重要任务 。 中国的空间站未来还有一个重要计划 , 在空间站建造完成后 , 会单独发射一个十几吨的光学舱 , 与空间站保持共轨飞行状态 。 光学舱命名为“巡天” , 具备自主飞行能力 , 正常任务时与空间站共轨飞行 , 进行高分辨率天文观测 , 开展天体物理和空间天文学研究 。 需要燃料补给和设备维修时 , 光学舱可与空间站对接 , 进行推进剂补加和设备维修维护 , 提高自身寿命和工作性能 。
“计划在光学舱里架设一套口径两米的巡天望远镜 。 如果在轨10年 , 可以对40%以上的天区进行观测 。 ”周建平说 。 这套望远镜 , 可以源源不断地为科学家们研究宇宙学和天文学提供海量的观测数据 。
中国空间站的设计研制 , 秉持规模适度、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高效的理念 , 总体上体现中国特色和技术进步 。 周建平说 , 中国的空间站可以进一步扩展 , 为未来留有发展空间 。 根据空间科学研究和应用的需要 , 可以对接更多的舱段 , 也可以通过在轨维修、在轨技术升级等方式来满足需求 。 中国空间站的研发 , 遵循规模适度原则 , 有利于控制工程的成本 , 重点突出载人航天的特色 , 突出发挥人在太空中的作用 。
空间站怎么建?
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建造和运营3个阶段实施 。 长五B首飞后 , 将先后发射“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 。 航天员将多次出舱活动 , 参与空间站建造
根据飞行任务规划 , 空间站工程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建造和运营3个阶段实施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绍 , 为完成空间站建造 , 共规划了12次飞行任务 。 在长五B首飞后 , 将先后发射“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 , 进行空间站基本构型的在轨组装建造 , 也规划了发射4艘神舟载人飞船和4艘天舟货运飞船 , 进行航天员乘组轮换和货物补给 。
“未来的11次任务是高密度的发射任务 , 充满了大量的新技术和新挑战 , 发射频率和任务复杂性都大幅提升 。 ”周建平接受采访时说 。 这也将是一段非常辉煌的试验历程 。 11次任务的完成 , 将意味着中国空间站正式建成 。
空间站的试验核心舱计划在2020年前后发射 , 目的在于验证空间站关键技术 。 完成验证以后 , 将陆续发射两个实验舱与之对接 , 空间站随之也将从建造阶段转入运营阶段 。 从核心舱阶段开始 , 航天员也将开始实际参与建造空间站 , 承担不少任务 。 例如 , 他们要多次进行复杂的出舱活动 。 届时 , 航天员可以利用机械臂协同完成载荷的在轨安装、调试、升级等工作 。
实际上 , 在近地轨道建设空间站 , 就意味着需要掌握大型空间设施的建造技术和运营管理技术 , 具备强大的维护维修升级能力 。 航天员出舱和利用机械臂 , 都是重要的手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