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生全历史真相是在坚持“隆中对”规划,实际上恰恰相反,都以为诸葛亮北伐
刘备在见到诸葛亮的时候 , 诸葛亮便给了刘备一个“隆中对”的战略规划 。 这个规划对今后的天下大势进行了预测 , 重点是对刘备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规划 。 而后来的事实 , 部分印证了诸葛亮的预测和规划的正确性 。 刘备后来真的占据了益州 , 建立了以益州为根据地 , 以汉中和荆州和前沿突破口的发展态势 。
不过 , 当关羽从荆州出发 , 北上攻打襄樊失败 , 最终造成荆州丢失 。 而刘备又贸然发动了与东吴的夷陵之战 , 接着又失败 , 自身也遗憾身亡后 。 可以说 , “隆中对”的规划已经不适合蜀国的未来发展了 。
文章图片
(诸葛亮与刘备)
为什么说“隆中对”已经不适合蜀国未来发展了呢?
“隆中对”中讲到 , 蜀汉北伐的条件是以益州为后盾 , 同时从荆州和汉中两个地方北上 , 夹击曹魏 。 同时 , 天下老百姓群起响应 , 跟随刘皇叔杀到“旧都” , “救出”皇帝 , 从而实现一统天下的目的 。
但是在夷陵之战后 , 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 其一 , 荆州已经丢失 , 蜀汉要北伐 , 只能从汉中一条路北上 。 这样就形成了孤军深入的情况 , 不能对曹魏形成夹攻了 。 其二 , 就算是荆州还在 , 可以两路夹攻 , 但已经没有“上将军”了 , 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相继去世 , 蜀汉再也找不到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将领 。 其三 , 曹丕已经称帝 , 曹丕称帝是汉献帝主动禅让的 , 蜀汉北伐不再有之前想象的那种舆论氛围 。 中原统一后 , 老百姓的生活相对安定下来 , 不可能再出现“箪食壶浆”迎接刘皇叔的场景 。 再说了 , 刘皇叔都没了 , 还怎么迎接!
所以说 , 刘备去世 , 诸葛亮掌权以后 , 根本就不再适合北伐了 。 而诸葛亮却还要继续北伐 , 而且用穷尽一生的时间来北伐 。 因此 , 有些历史研究者认为 , 诸葛亮之所以这样做 , 是因为他在“隆中对”里做了规划 , 他一直固执己见地要执行这个规划 , 因此最终造成了蜀汉的灭亡 。
文章图片
(影视中的刘备)
那么 , 真实情况是不是这样的呢?
我认为 , 恰恰相反 , 诸葛亮在刘备去世以后的一系列操作 , 表面上看 , 是按照“隆中对”的套路来进行的 , 实际上完全不是 。 诸葛亮的做法 , 与“隆中对”时候的设计 , 已经完全背离了 。 为什么这么说呢?
初期 , 诸葛亮北伐是为了集权 。
诸葛亮虽然获得了刘备的托孤辅佐刘禅 , 但是当时他遇到的困难是很大的 。 一是他比较年轻 , 资历比较浅 , 在朝中没有绝对的威望 。 二是刘备虽然让他托孤 , 但又不完全信任他 。 只让他掌管政务 , 而军权却在李严的手里 。 诸葛亮不掌控军权 , 实际上什么也做不了 。 三是有一大帮元老 , 包括魏延、李严、吴懿等人 , 都觉得刘备死后 , 自己应该当老大 , 因而不服诸葛亮 。
在这种情况下 , 诸葛亮想树立绝对的权威 , 因此才立刻实施了北伐的行动 。
实际上 , 一开始诸葛亮并没有发现军事行动是可以集权的好方式 。 而是当他去了南方 , 平定了孟获等少数民族的叛乱后 , 他发现了统兵的好处 。 本来 , 平定南方回来后 , 就该安定下来 , 但是他立刻就开始组织北伐 。
通过北伐 , 诸葛亮一方面完全把李严架空 , 李严成为一个只负责押送粮草的官员 。 另一方面 , 他打击了魏延、吴懿等老将 , 把马谡、马岱、王平、姜维等将领重用起来 , 实现了在军中换将的目的 。 而朝中 , 也因此换成了诸葛亮喜欢的蒋琬、费祎、董允等人 。
诸葛亮集权 , 并不是说他要夺权 。 而是他知道 , 在皇权社会 , 当君王暗弱的时候 , 只有通过集权 , 才能让朝廷风清气正 , 国内国泰民安 。 如果不打仗 , 呆在朝廷中 , 通过搞政治斗争来集权 , 这样的目标是达不到的 。
推荐阅读
- 吉祥说历史前两锤砸死两金将,第三锤只一扫,金兀术就跑了,岳云出世试三锤
- 历史寻觅野地里连“御”四牛,清朝名将“妖人”海兰察:战场上威胁和珅
- 早晚历史宁当老二,曹操也不敢小看,李典:三国历史中低调的黑帮老大
- 吉祥说历史而且还是宋朝人民的好丞相?,秦桧不仅不想杀岳云
- 洋洋谈历史犹国之良相娶对妻子有多么的重要,朱元璋的马皇后:家之贤妻
- 吉祥说历史步战勉强可以,唯有此战克敌,岳云四战金弹子:马战两次未讨便宜
- 吉祥说历史留下两子一女,儿女们有何结局?,岳飞之子岳云23岁蒙冤惨死
- 十四叔看历史昭慈皇后,乃马真氏,元朝最有野心的女皇后
- 历史大点评读史小记:忠孝之食
- 读历史西方人眼中的狄仁杰:东方的福尔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