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计划』强基计划和自主招生完全不同,靠突击培训上岸基本无望


『强基计划』强基计划和自主招生完全不同,靠突击培训上岸基本无望
文章图片
『强基计划』强基计划和自主招生完全不同,靠突击培训上岸基本无望
今年年初 , 教育部推出“强基计划” , 并宣布自2020年起 , 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 。 目前 , “强基计划”试点高校范围是36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 近日 ,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大学都公布了自家的“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 纵观已经公布的“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后 , 笔者明显感到“强基计划”和以前的高校自主招生存在很大差异 , 甚至可以说在设计思路上是完全不同的 , 用以前对付自主招生的办法来应付“强基计划” , 也是再很难行通了 。
一 , “强基计划”并非自主招生“改头换脸”今年是强基计划推出实施的第一年 , 很多人原先都还有些不了解 , 在理解上总是有意无意地将其与自主招生划上等号 , 认为强基计划是自主招生的一场改革 。 对此 , 从之前教育部发布的通知以及近期公布的招生简章里可以很明确:强基计划与自主招生没有任何继承关系 。 教育部在推出强基计划的时候 , 就非常明确地强调:强基计划是着眼于国家急需紧缺的基础学科人才的选拔与培养 。 所以 , 强基计划与自主招生的思路是完全不同的 。
原先实施的高校自主招生 , 实际上就是个不同高考的招生方法 , 不管怎么改变 , 重心还是在招生上 。 学生凭借某项特长享受高校在高考分数上的较大优惠 , 但进入学校后 , 在学生的后续培养上 , 就和其他招生一样了 。 很多考生会通过“突击补习” , 短时间内把自己包装成某个领域的拔尖者 , 然后入学后还可以换专业 , 所以自主招生有“名校跳板”之称 。
二 , “强基计划”招生少 , 突出招生和培养连贯但“强基计划”就完全不同 , 招生专业仅仅限定在少量的基础学科 , 并且“招生”和“入学培养”是连贯的 , 各高校简章中都明确 , 通过“强基计划”进入学校的考生 , 原则上不得调换专业 , 只能在自己选择报考的学科上学习 。 比如说某学生是以物理特长入学的 , 原则上就不能在入学后转到文学、法学、经济学等其他专业学习 。
“强基计划”试点高校都提出 , 要选拔在学科上有真天赋、真正执着于这些学科的兴趣与志向的学生 , 然后在培养上加以“特殊化” , 为国家基础学科输送人才 。
比如清华大学提出 , 为落实强基计划 , 由校长邱勇亲自挂帅 , 新成立日新书院、致理书院、探微书院、未央书院、行健书院五大书院 , 其中日新书院负责基础文科类专业的人才培养 , 致理书院负责基础理科学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 , 探微、未央和行健三个书院则负责基础理科工程衔接类专业 , 分别对接化学生物学、数理基础科学和理论与应用力学三个专业方向 。
【『强基计划』强基计划和自主招生完全不同,靠突击培训上岸基本无望】比如 , 上海交大提出将把强基计划纳入该校王牌培养模式“致远书院” , 为每一个强基计划学生建立单独的成长档案;山东大学推出“3+1+X”模式进行本硕博衔接式培养;南京大学还明确承诺:每生一项目、一导师、一游学 。
三 , “强基计划”更强化高考分数相较于原先的自主招生 , 高校动不动就降低录取分数五、六十分相比 , “强基计划”则明确为总成绩的合成 , 高考分数不低于85% , 学校评价不高于15% 。 高校开展的自主评价 , 最后都将折合为一个定量评价 , 然后和高考分数按比例相加 , 给出一个总成绩 , 按照分数高低依次录取 。 量化后 , 以往高校自主招生中过大的自主裁量权得到较好解决 。
四 , 强基计划不适合多数高中生因为“强基计划”着眼培养顶尖的基础学科人才 , 目前试点高校仅有36所A类“双一流”高校 , 预计该计划招生总量只以前的自主招生的四分之一左右 。 相比以前的自主招生 , 招生计划大幅下降 , 报考门槛大幅提高 , 大多数高中生都不适合“强基计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