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三岁定八十”从目前的经历和观察来看 ,我觉得这句俗语有一定的道理。大家咋看

在我看来,三岁只是一个概数,代指一个人心智不成熟,逐渐成长,需要指引的年龄。我觉得这无非就是一个环境的问题,而三岁又是一个人没有任何辨知能力的时候,你处于什么样的环境,经历了什么事情,可能会在你心智成长的历程中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号。然而这一切,父母的作用真的很重要,举个例子吧。如果你很小的时候,父母一直吵架,关系不和睦,你觉得你长大后可能跟正常孩子一样吗?最起码在择偶观这方面就会有所反应,如果你父亲小时候一直带你进入赌场,各种洗浴中心。当你长大后自己面对这些的时候,你还会觉得这是不可跨越的雷池吗?相反,如果你父母或者是周围的人都是书香门第,温文尔雅,你长大后也会大概率成为这样的吧。这还让我想到成龙跟古天乐演的一部电影里面,人字拖带那个小宝宝进赌场的时候,旁边的一位老人说:“三岁定八十。” 是啊,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一切都是有因有果的。
■网友的回复
【怎样理解“三岁定八十”从目前的经历和观察来看 ,我觉得这句俗语有一定的道理。大家咋看】 有一种说法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种说法比“三岁定八十”更“真”一些。但这样的说法都是不准确的。问题里的“三岁定八十”狭义上讲是指人的性格三岁之前就基本确定,三岁的孩子表现出的能力也差不多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潜力。这是有一定道理的,精神分析学派的发展阶段理论,认知心理学关于人的认知、道德感的发展阶段理论,都部分地支持了这种说法。按照新精神分析学派埃里克森的心智成长阶段理论,0-3岁有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岁半以前的成长,任务是发展与人的“信任与不信任”的关系,第二个阶段是1岁半至3岁,主要任务是发展“自主与羞愧”的意识,如果两个任务完成的不好,就会影响人的一生。一个不信任这个世界的人,一个信任这个世界的人,他们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一个总是感到羞愧的人,与一个自主性很强的人,他们的性格和行为模式也会明显不同。著名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把人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具体的成长需求和特点。其中,0-2岁为感知运动阶段,孩子主要靠身体运动、手眼活动来促进智力发展并认识世界与自身,2-7岁为前运算阶段,孩子开始掌握一些概念(如好、坏)并努力适应社会。因为认知(或干脆说智力)的发展有自身的内在驱动,所以,如果对孩子的教育过于超前很可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导致其成年后出现情绪性问题。最好的教育是根据维果茨基所说的“最近发展区”来开展。但是,我们必须明确的是,根据最新的大脑研究成果,人的大脑神经是不断新生的,因此,只要能够得到成长机会,人并不会真的因为小时候受伤害或得不到良好照顾而毁掉一生。当然,机会难得。由此可以得出另一个重要结论是,假如小时候的成长环境差不多,先天条件也差不多,人究竟会成长到什么程度还是要靠受教育情况的。问题里“三岁定八十”的说法还有一种广义的理解,即三岁显得笨,这辈子就是“笨蛋”,三岁时聪明伶俐,这辈子就会“十分优秀”。显然,这是不靠谱的。延伸的回答,该是关于早教的思考。用杜曼闪卡开发“潜能”,3岁以前识字,6岁以前学简笔画,这些都是错误的教育方法,会伤害孩子。要想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们要先成长自己,多学些知识,多赚些钱!
■网友的回复
小时候吃鸡蛋,先把不喜欢的蛋白吃了,最后吃喜欢的蛋黄,姑姑看见了以为我喜欢吃蛋白,于是把蛋白都让给我,我默不作声地吃掉了(其实内心是郁闷的)。这个不喜欢出声的毛病一直到现在,虽然意识到了但还是没改过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