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客户端安徽频道蔬菜大棚里种出希望,徽故事:名校青年返乡
从高校任职 , 到返乡种菜 , 马涛下了不小决心 。
【人民日报客户端安徽频道蔬菜大棚里种出希望,徽故事:名校青年返乡】今年35岁的马涛 , 是安徽阜阳人 。 出身农家 , 喜爱读书 , 勤奋刻苦 , 成绩优异 。 2004年考入南开大学的他 , 4年后留任母校 , 从事行政工作 。 在这里 , 他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另一半——河北姑娘刘宁 。
事业顺利 , 岁月静好 。 不承想 , 一场变故打破了宁静 。 “岳母患病 , 我们的经济压力一下子猛增 。 加上父母年纪大了 , 我在外地工作没法照顾他们 。 ”为改变困境 , 马涛和妻子决定辞职 , 返乡创业 。
2015年 , 开着一辆天津号牌的面包车 , 马涛带着家人回到了家乡颍州区 。 目睹阜阳城市巨变 , 看准当地千万人口优势和肥沃土地 , 马涛心想:做农业 , 准行!
全国调研 , 四处考察 , 南到云南 , 北至内蒙 。 “河南的一种丝瓜 , 质量好 , 价格低 , 我就想着运回阜阳卖 , 并成为了这个丝瓜生产基地的代理商 。 ”马涛笑道 , 就这样 , 他淘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
渐渐地 , 马涛意识到 , 只做销售 , 前景有限 。 “农业要发展 , 现有的种植模式得变 。 ”就这样 , 2016年 , 他在颍州区三合镇王庄村流转了300亩土地 , 发展大棚蔬菜种植 , 并创办了一家以蔬菜产供销“一条龙”为特色的农业科技公司 。
文章图片
4月28日 , 三合镇井孜村的生产基地里 , 张加林正麻利地采摘生菜 , 不一会儿 , 就满头大汗 。 老张67了 , 是个贫困户 , 一个人带着孙女生活 , 日子十分艰苦 。 马涛的公司成立后 , 在村委会介绍下 , 他来到基地干活 。 “每天拔草、摘菜 , 有时做做分拣 , 活儿不难 , 能应付过来 。 ”老张告诉采访人员 , 在这工作 , 一天能挣几十块 , 年收入近3万 。 “我现在不仅脱了贫 , 孙女的学费也是公司掏的 。 ”
像老张这样的贫困户 , 基地还有十多人 。 他们在这务工 , 补贴家用 。 “除雇佣贫困户长期干活外 , 我们还通过流转土地、产业分红 , 帮着大家脱贫致富 。 ”马涛介绍 , 通过多种形式 , 目前公司已带动150多人脱贫 。
摊子越铺越大 , 马涛身上的责任也越重 。 “我时常在想 , 现代农业究竟该往啥方向发展 , 才能又稳又好 。 ”他考虑到 , 万一产业不行了 , 那跟着他的农民和贫困户 , 又该怎么办呢?
于是 , 做培训 , 来实习 , 学技术 。
听说这家公司提供农业培训 , 不少村民抱着试一试的想法 , 来上课 。 有的在基地学到了蔬菜种植技术 , 回家也种起了蔬菜;有的在大棚实习尝到了甜头 , 由实习生转成了正式工 。
“我们免费提供种子、肥料和基地 , 就是想变输血为造血 , 让乡亲们都有一技之长 。 这样的产业扶贫 , 才更可靠 , 更可持续 。 ”马涛说 。 不光本村农户 , 周边市县也有不少人 , 慕名前来 , 学习技术 。 2018年 , 前来培训的农民有1000人次 , 2019年则涨到了1500多 。
如今 , 马涛正积极推进“农业+教育” , 想把农业课设在田间地头 。 “加万联 , 连万家 , 大家致富一起发 。 ”写在基地路边展板上的这句话 , 虽是马涛创业初期的朴实想法 , 也代表了大家伙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推荐阅读
- 草根生活灶台现不明液体散发异味,细查竟是男友所为,安徽一女子回家做饭
- 央视新闻客户端死亡人数近8万人,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132万
- 央视新闻客户端分三阶段有条件的解封,约翰逊明确解封计划
- 央视新闻客户端加拿大再次爆出肉类加工厂工人集体感染新冠病毒
- 央视新闻客户端赞比亚将临时封闭该国新冠肺炎传播的高风险地区纳孔德
- 央视新闻客户端累计1210例,吉布提新增2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 『表扬』江西省食品安全考核获A级通报表扬
- 北京日报客户端俄罗斯新冠累计病例数超20万
- #安徽省#(法治)安徽人防系统现腐败窝案多名领导干部被查
- 埃尔法哥哥vue移动端开发时,客户端如何判断当前设备是Android还是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