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都知道司马光砸缸,那他救出来的小孩是谁?难怪老师从不提他名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夫听者 , 事之候也;计者 , 事之机也;听过计失而能久安者鲜矣!故知者 , 决之断也;疑者 , 事之害也 。 ”这句话是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面的写的一句 , 实际上就是要告诉我们 , 做事切勿优柔寡断 , 错失良机 。
一说起司马光这个人 , 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有名的人物 。 尤其是自从课本上学习过之后 , 对于我们来说 ,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了 。
从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中 , 我们能看出 , 司马光小小年纪 , 便已经做到了做事毫不“优柔寡断” , 如此 , 才能及时救下人命 。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 不仅被写入了史书 , 成为司马光一生的“荣耀” , 还被写入了小学语文教材 。 也正是因为如此 , “司马光砸缸”的事迹才被人所熟知 , 才被人们津津乐道 。
此后 , 司马光砸缸的真实性还引发了人们的讨论 。 当然 , 从史书的记载中 , 我们可以得知 , 司马光并没有砸缸 , 他砸的其实是“瓮” 。 然而 , 不论是砸缸还是砸瓮 , 这种事情在史书中确有记载 。
事情真实性经过确定之后 , 人们又把目光放在了另外一点:那便是 , 司马光砸缸救出的那个小孩到底是谁?老师为什么不提这个小孩的名字呢?
事实上 , 小学语文课本上关于“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中 , 并没有提到被救出的小孩是谁 。 因此 , 我们需要从史料中去探寻一二 。
一、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 最开始记载于释惠洪的《冷斋夜话》 。 《冷斋夜话》中有这么一段短篇描写:“司马温公童稚时 , 与群儿戏于庭 。 庭有大瓮 , 一儿登之 , 偶堕瓮水中 。 群儿皆弃去 , 公则以石击瓮 , 水因穴而迸 , 儿得不死 。 盖其活人手段已见于龆龀中 , 至今京洛间多为小儿击瓮图 。 ”
【[司马光]都知道司马光砸缸,那他救出来的小孩是谁?难怪老师从不提他名字】这其中说的就是司马光在小的时候跟一帮孩子在庭院玩耍 , 然后一个小孩不小心掉进了庭院中的一个大瓮中 。 这种事情发生之后把其他小朋友都吓得慌忙逃走 , 唯独司马光不慌不忙用石头将瓮砸破 , 水流出来之后 , 瓮里的小孩得救了 。
此后 , 据此事而作的小儿击瓮图便名传京洛之地 。
后来 , 元朝丞相脱脱官修《宋史》 , 便将这则故事收录了进去 。 《宋史·列传95》记载:“司马光 , 字君实 , 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 , 凛然如成人……群儿戏于庭 , 一儿登瓮 , 足跌没水中 , 众皆弃去 , 光持石击瓮破之 , 水迸 , 儿得活 。 ”
由此可见 , 在正史当中 ,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跟释惠洪所记载的并无不同 。
那么按理说 , 司马光砸缸这种事情 , 在他一生中应该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履历” , 跟他历经四朝编纂的《资治通鉴》相比远远不如才对 。 那为什么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却能流传千古?为什么一说起司马光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砸缸 , 而不是《资治通鉴》?
在这一方面 , 应该跟当时司马光的年龄以及所处环境有关了 。
二、名传天下
推荐阅读
- 青橙故事但我知道我是完美母亲”,“我离婚、不做饭
- 爱太阳的喵想要服盆缓苗快,这些“禁忌”要知道,君子兰移栽
- 毛毛虫的秘密就知道其地位,这些冷知识你可能还不知道吧,看了大臣的官服
- 镜中月知道原因后却只能同意骂的对,接爷爷吃饭却无故挨骂
- 野钓这3个时辰钓,最容易上鱼,秋季最好钓鱼
- 止一为正传统文化的演变,你知道多少呢,思想的源头是“心”中智慧的体现
- 弦断人不散你知道吗?,你只知道秦始皇烧书吗?隋朝、清朝也烧过书
- #日军#日军最害怕的两个省,其中一个从没出过一个汉奸,你知道是哪个省吗?
- 花卉大全别挤着玩,更多用途你知道吗?,快递箱里的气泡膜
- 古时候为什么还不让黛玉出家?,林如海明知道黛玉的病治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