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姐的机械空间有的成了海航万金油,能在水面上起降的神器:有的成了战列舰标配( 二 )


雷姐的机械空间有的成了海航万金油,能在水面上起降的神器:有的成了战列舰标配
文章图片
在二战时期 , 舰载水上飞机的发展达到巅峰 。 尽管各强国海军都基本拥有了航母 , 但无需挤占航母的宝贵机库位置的水上飞机仍然占据着很重要的一席位置 。 当时炮瞄雷达虽然也初步投入了使用 , 但精度并不高 , 更何况侦察工作仍然需要交由侦察机进行 。 在没有航母伴随作战的情况下 , 随舰携带的水上观测机、水上侦察机可就大有作为了 。
雷姐的机械空间有的成了海航万金油,能在水面上起降的神器:有的成了战列舰标配
文章图片
不过它在战后出场的次数越来越小 。 一方面是因为在上世纪50年代以后 , 舰载直升机登上了舞台;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炮瞄雷达的精密度提升了 , 同时反舰导弹在不久之后粉墨登场 。 在航母使用的战术战法、舰载电子系统逐步完善并日趋先进之后 , 巡洋舰这类大型作战舰艇的建造便逐渐萎缩 。 而英美认为航母将作为未来海战的主心骨 , 因此航母成了海军发展的重心;同时由于舰载直升机的成熟 , 水上飞机彻底地退出了舰载机行列 。
水上飞机的发展
小型高速水上飞机甚至可以在当时的战斗机基础上改进得来 , 无非就是将常规的起落架更换为浮筒 。 不过这会导致战斗机飞行性能变化 , 空气阻力增加等问题凸显 。 浮筒式设计也不适用于中大型水上飞机 , 但优势是改装相对简易、改动较小 。
雷姐的机械空间有的成了海航万金油,能在水面上起降的神器:有的成了战列舰标配
文章图片
但通过这种方式改装的水上飞机 , 体重偏小 , 是难以携带太多武器装备的 。 一方面是由其机身体积决定 , 二战时期这样的水上飞机也大多选择在机腹携带一枚航空鱼雷或是几枚重量偏小的航弹;另一方面则纯粹是不可靠 。
雷姐的机械空间有的成了海航万金油,能在水面上起降的神器:有的成了战列舰标配
文章图片
二式水战
二战时期的日本在零战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二式水战” , 此外还有强风、晴岚等水上战斗机 。 但它们并没有发挥出预想中的作用 。 尽管脱胎于气动设计并不算太差的战斗机 , 但起降场地所限 , 机身下多出来的浮筒反倒是限制其机动性的重要因素;此外 , 翼下也无法携带什么武器装备——只能靠本就孱弱的武装生存 。
F2Y水上战斗机结构图
雷姐的机械空间有的成了海航万金油,能在水面上起降的神器:有的成了战列舰标配
文章图片
F2Y水上战斗机
战后美国研制的F2Y水上战斗机虽然可以突破音速 , 但它的机腹设计、机翼设计导致它几乎只能靠机炮作战 。 事实证明 , 水上战斗机完全是一种新鲜度有余而可靠性严重不足的武器 , 是一种实实在在的鸡肋 。 除了占据科研费用以外 , 并无他用 。
在大多数作战状态下 , 水上飞机还不如直升机来得方便
一般中大型水上飞机的机腹会采用船身式设计 , 以获得机腹直接与水面接触的能力;这样的优势是可以使飞机的体积较大 , 但不可避免的是机身与海水产生大面积接触 。 同时 , 引擎、机翼基本上高置在飞机背部 , 这对维护带来了很大难题 。
雷姐的机械空间有的成了海航万金油,能在水面上起降的神器:有的成了战列舰标配
文章图片
PBY“卡特琳娜”双发水上飞机
二战时期美国生产的PBY“卡特琳娜”双发水上飞机便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 作为一款大型水上飞机 , 可以胜任一些诸如侦察、轰炸、携带特战队员渗透之类的任务 , 但它的气动布局也造成它的战场生存性并不高:由于气动阻力巨大 , 它的最大速度仅有288公里/小时 。 一款最大起飞重量达到16吨的水上飞机 , 却只能携带4枚325磅深水炸弹/4枚500磅航弹/2枚1500磅鱼雷 。 这还会进一步限制它的最大速度 , 间接性地影响了它的反应能力 , 作战效能实在是有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