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战争』百姓却不买账,清朝也有公债?慈禧发行昭信票

什么是公债 , 即政府为了解决账户透支的问题而采取的借债 , 可定义为国家或政府以信用的方式向国内外取得的债务 。 这是政府可以运用的一种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 。 而这种公债方式 , 实际上在19世纪我国就已经发行了 。
1898年以前 , 国家收入一向是依靠地丁和钱粮 。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 太平军汹汹的气势以及常年的战争 , 极大的挫败了清政府的元气 , 这也使得清政府的地丁钱粮锐减 , 但是打仗需要开支 , 而清政府军队的各种武器装备以及军饷需要花费很多 , 一时国库虚空 。 曾国藩还与幕僚创立“厘金” , 又有人开启了捐官的道路 , 只为了能够有足够的周转资金 , 但是这一切只是杯水车薪 。 之后又遇到甲午中日战争 , 清政府更加气息奄奄且经济来源几乎断掉 。
『历史战争』百姓却不买账,清朝也有公债?慈禧发行昭信票
文章图片
这时一个叫黄思永的人站了出来 , 这个黄思永出生在南京 , 是光绪庚辰科的状元 , 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 。 他提出效仿西洋列国筹集公债的方式来解决当下清政府的困境 , 慈禧接到上书后 , 觉得将这个称为“债”的方法有失皇家的颜面 , 但是目前这个方法是最直接有效的了 , 于是慈禧给公债定名称为“昭信票” , 有着昭大信于民的意思 , 而从此我国就有了公债 。
『历史战争』百姓却不买账,清朝也有公债?慈禧发行昭信票
文章图片
1898年 , 在上头拍板决定后 , “昭信票”立马就印造了100万张发往各省派销 。 在恭亲王的带头下 , 全省大大小小的官员就认缴了60多万两 , 另外还动员两淮盐场的商人认缴100万两 , 此次公债一共筹集到一千多万元 , 清朝的余栋臣还在《余栋臣告示》中说:“本义民行不苦饥 , 事有必成 , 则日本兵合二百兆之款 , 本国昭信票十千万之数 , 仁厚吾民一切免矣 。 ”
『历史战争』百姓却不买账,清朝也有公债?慈禧发行昭信票
文章图片
一千多万两看似很多 , 实际上跟昭信票当初定下的一个亿的目标差之甚远 , 许多百姓并不愿意认购这个公债 。 但是这一千多万两也并不是全无用处 , 虽然一开始定的是用于军费 , 最后却都用来赈灾、修路等其他方面的事了 。 军费方面 , 则是清政府又一次向英国和德国借款 。
而昭信票打着“昭大信于民”的说法 , 结果却是失信于民 。 眼看还债的日期临近 , 但是“拆了东墙补西墙”的清政府根本拿不出钱来还债 。 朝中的几个大臣看着慈禧犯难 , 便直接跟慈禧说这些票营都是人民报销给国家的 。 此话自然是假 , 但是慈禧就算知道它是假的也把它当作真的来听 , 还发下一道诏令直接说这些钱银是民众报效国家的 。
『历史战争』百姓却不买账,清朝也有公债?慈禧发行昭信票
文章图片
在这场公债发行的行动里 , 最受伤的就莫过于普通民众和小商人了 。 因为他们本就买不起这种面额巨大的国债 , 但是当地政府为了完成征缴的任务 , 让百姓和小商人强行认缴 , 给许多人的生活带来了重大的负担 。
【『历史战争』百姓却不买账,清朝也有公债?慈禧发行昭信票】也至此 , 昭信票从一个具有经济意义的公债 , 转化成政府敛财的工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