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度:给她扣“传谣”帽子太过,姚晨误转抗疫志愿者故事
_本文原题为:姚晨误转抗疫志愿者故事 , 给她扣“传谣”帽子太过
文|令狐卿
4月27日夜间 , 知名演员姚晨为误转抗疫志愿者贾晓月的举动道歉 , 并删除了转发内容 。 根据这个道歉信 , 她转发他人那条包含不实信息的微博 , 其动机是要感谢抗疫无名英雄 , 致谢他们的贡献 。 对于姚晨的道歉与更正说明 , 有的人表示接受 , 而有人自以为抓到了她的把柄 , 批判她居心不良 , 挑拨对立 。
【狐度:给她扣“传谣”帽子太过,姚晨误转抗疫志愿者故事】
文章图片
姚晨道歉
姚晨的微博粉丝数高达8382万 , 是名副其实的微博大V , 其影响力超过绝大多数机构媒体 , 这让她既是一呼百应的意见领袖 , 也是一个影响巨大的自媒体 。 姚晨应该对转发信息负有一定的审核责任 , 即使出于良好的动机 , 但对于涉及疫情的敏感信息 , 出现误传确实是一件憾事 。
事情的起源 , 是一位网友在微博上公开了一个故事 , 连云港籍姑娘贾晓月在以个人名义支援武汉抗疫后 , 没有得到应有的表扬 , 默默离开武汉 。 这个故事当时传播很广 , 因为它杜撰的某些细节——如志愿者不受待见——撩拨起舆论的不忿 。 此前确实有武汉志愿者受到不公平对待 , 互联网留下了记忆 。
经过事件涉及到的各个主体出面讲述 , 事情已经清楚 。 贾晓月的身份不是护士 , 而是志愿者;她确实参与了民间某志愿者团队支援武汉的行动 , 但不是一个人独自来去;她拿到了武昌区政府的补助 , 区卫健局给她颁发了荣誉证书 。 也就是说 , 贾晓月支援武汉的主体事实是存在的 , 网文对她的夸赞在细节上失实 。
姚晨在转发贾晓月抗疫故事的最早版本时 , 转发的按语连标点符号是八个字:谢谢你 , 贾晓月 。 可以想见 , 凭借姚晨的这个转发 , 这个有瑕疵的贾晓月故事传播更广泛 。 人们在读过这个故事后 , 反应也是多元 。 有的认为政府应该善待志愿者 , 但更多的还是感动于贾晓月的勇敢奉献 , 这是主流 。
贾晓月故事的最早版本 , 在书写上确实会产生制造对立的实际效果 , 经过两天传播中的多方求证 , 真相已经确定了 。 对于最早传播那个故事的网友 , 微博平台已经标记为不实信息 。 贾晓月本人也发声 , 纠正细节失误 。 姚晨认识到自己的误传 , 作了致歉和更正 , 所以再对她上纲上线地批判 , 确实没必要 。
文章图片
援鄂志愿者贾晓月
从这件事上 , 想必姚晨会吸取教训 , 但不希望她就此停止对公众事件的关注 。 事实上 , 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 , 姚晨没少转发过求助信息 , 帮过很多濒临绝境的人 。 仅仅从误转不实微博这个动作 , 就将姚晨定为所谓的“传谣” , 甚至对她污名化 , 都是极不理智的 , 反而会恶化我们的信息环境 。
通过这件事 , 人们看到的是随着传播的扩大 , 贾晓月抗疫故事的细节得到了完善和补充 , 政府的善意、团体的努力以及协同合作抗疫的现实 , 不断进入她的故事中 。 因此 , 这样的进展不适用“造谣—辟谣”的解释模式 , 它其实是信息传播中很正常的“误传—澄清” , 这样的认知才不会偏激 , 才是全面的 。
对于一般人来说 , 若要在姚晨误传微博的风波中得到什么 , 那就是对信息在现实中的传播多一点宽容少一点偏狭 , 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急躁 , 多一点善意少一点仇恨 。 真相的呈现是一个动态过程 , 允许有偏差 。 马克思说过:只要报纸在有机运动着 , 全部事实就会被完整揭示出来 。 把“报纸”换成微博 , 道理也成立 。
当然 , 对姚晨的批评审视批判 , 除了一些阴谋论之外 , 更多还是希望她好 , 能够在传播上承担起与她影响力相匹配的责任和义务 。 也不能一棍子把姚晨的批评者“打死” , 因为他们也不一定全是要推翻姚晨的贡献 。 我们必须学会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总会有人说出我们不想听的话 , 哪怕有事实纰漏 , 但可以商榷补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