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朝铸』联合国原副秘书长冀朝铸逝世,曾见证中美重要瞬间

据澎湃新闻消息 , 我国著名外交家、联合国原副秘书长冀朝铸于4月29日下午在北京逝世 , 享年91岁 。
冀朝铸曾担任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的翻译 , 并见证了朝鲜停战谈判、中美建交谈判等历史性时刻 。
『冀朝铸』联合国原副秘书长冀朝铸逝世,曾见证中美重要瞬间
文章图片

冀朝铸1929年7月生于山西省汾阳县 , 早年留学美国 。 新中国成立后 , 他追随父亲冀贡泉、兄长冀朝鼎足迹 , 毅然放弃在美国哈佛大学的学业 , 克服重重困难 , 回到祖国 。 1951年5月 , 他在清华大学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 后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 在开城谈判中表现出色 , 获得中朝两国的表彰 。
对于参与谈判的经历 , 冀朝铸这样回忆:"有时在谈判无法突破时 , 一发美国炮弹就会落到非军事区我方一边 , 板门店附近 , 甚至开城 。 这时就有一个双方联合调查 , 一般双方各派一名军官 , 还配备一名翻译和一名速记员 。 我方一般派出柴成文上校 , 我是速记员 。 速记员的职责不光是记录双方说的话 , 还要记录落下炮弹上所有的标志和文字 , 以证明非军事区的协议被破坏了 。 有一次 , 一枚美国炸弹落在弹坑里 , 没有引爆 。 我跳到弹坑里把炸弹上的所有文字和记号都记下来才爬出弹坑 。 当时在板门店主持谈判工作、后来的外交部副部长李克农同志有次对我大哥朝鼎说:'你弟弟非常勇敢 , 不怕死 , 敢跳进没有引爆的弹坑里 。 '"
当时 , 停战协定为中文、朝文、英文各一式两份 , 中方的英文停战协定由冀朝铸负责打字 。 紧张艰苦的谈判 , 尖锐激烈的交锋 , 情况不断发生变化 , 协定草案每改动一次 , 冀朝铸就要重打一遍 。 为此 , 他连续工作了三天三夜 , 连饭也是在打字桌上吃的 , 终于形成了最后的正式文本 。
1954年1月 , 我方代表团根据冀朝铸的表现为他记了三等功 , 颁发了立功奖状;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也授予他三等功勋章一枚 。 冀朝铸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我把勋章挂在胸前的时刻 , 是我一生中最自豪的时刻之一 。 "
【『冀朝铸』联合国原副秘书长冀朝铸逝世,曾见证中美重要瞬间】回到北京后 , 冀朝铸被分配在外交部工作 , 195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
从1957年开始 , 冀朝铸开始担任周恩来总理的英文翻译 , 在此岗位上一干就是17年 , 先后参加过"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国代表团的工作和中美建交谈判工作 。 他还曾为毛泽东、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当过翻译 。
1955年4月 , 周总理率代表团赴印尼参加万隆会议 。 当时 , 国民党特务在代表团包机--克什米尔公主号上放了炸弹 。 虽然周总理临时改变了行程 , 暗杀没有得逞 , 但代表团多名人员不幸遇难 。 而当时因为名额不够 , 冀朝铸没有坐飞机而是乘船前往万隆 , 幸免于难 。
1963年12月13日至1964年3月1日 , 周总理出访亚非14国 , 冀朝铸全程担任翻译 。 此次出访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 周总理在回国后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报告时 , 特地提到了翻译同志的功劳:"这次访问如果没有齐宗华(时任法文翻译)和冀朝铸二人当翻译 , 就很困难 。 "
1970年 , 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通过巴基斯坦向中国传递口信:准备开辟一条白宫通向北京的直接渠道 。
同年12月18日 , 毛泽东会见美国作家斯诺时说:如果尼克松愿意来 , 我愿意和他谈 , 谈得成也行 , 谈不成也行 。 25日 , 《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和斯诺合影的照片(冀朝铸任翻译) 。 中国以这种方式向美国发出赞成中美实现高层对话的信息 。
『冀朝铸』联合国原副秘书长冀朝铸逝世,曾见证中美重要瞬间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