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永远铭记,近代殉职记者第一人沈荩

历史永远铭记,近代殉职记者第一人沈荩。历史永远铭记,近代殉职记者第一人沈荩

5月3日 , 世界新闻自由日(World Press Freedom Day) 。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 不由想起晚清一位著名采访人员——沈荩 , 我国近代第一个殉职的采访人员 。沈荩 , 字愚溪 , 湖南善化(今长沙)人 , 生于 1872 年 。沈荩早先与谭嗣同等维新志士过从甚密 , 变法失败后 , 谭嗣同喋血宣武门外菜市口 , 沈荩遂出走日本 。1900年春 , 沈荩返回上海 , 与唐才常等共组“正气会”(后改名“自立会”) , 号召“务合海内仁人志士 , 共讲爱国忠君之实” ,与康有为、梁启超决议在长江沿岸各省起兵勤王 。期间 , 沈荩出任会中干事 , 四下往来奔走 , 竭尽所能 。 后又至汉口 , 参与自立军成立事宜 , 任右军统领 , 待机夺取汉阳兵工厂 , 并一举占领武汉三镇 , 然后挥师西安 , 以图救回光绪 。不料 , 因康、梁之失(康向来成事不足 , 败事有于) , 导致消息提前泄露 , 唐才常死难 , 沈荩退至上海 。清廷缉捕甚急 , 沈荩只得取道天津 , 在好友刘鹗(《老残游记》作者)义助下潜入京师(最危险的地方 , 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 暂居刘鹗家中 。因有留日经历 , 沈荩受聘为天津一家日本人创办的《天津日日新闻报》“报馆访事”(采访人员) , 以采访人员的身份方得以公开活动 。1903年 , 沈荩从满清权贵那里得知 , 清廷欲与俄签订丧权辱国的《中俄密约》 。得知消息的沈荩不胜悲愤 , 千方百计买通了政务处督办大臣王文韶之子 , 得到了《中俄密约》的草稿原文 , 并第一时间寄给了天津的英文报纸《新闻报》 。随后 , 各大报纸也纷纷转载 , 使得中俄之间不可见人的勾当暴露在世人面前 , 国人一片大哗 , 群起指责清廷卖国 。迫于巨大压力 , 清廷不得不放弃《中俄密约》的签订 。 气急败坏的清廷 , 开始追查消息泄露的肇事者 。历史永远铭记,近代殉职记者第一人沈荩。历史永远铭记,近代殉职记者第一人沈荩

很快 , 清廷顺藤摸瓜找到了沈荩 , 将其拿获下狱 。 慈禧大为震怒 , 本欲令刑部判其斩立决 。政务处某官员奏称 , 本月系万寿月(光绪生日 , 后讹传为慈禧生日) , 向不杀人 , 宜轻其罪 。 然慈禧命刑部 , 速杖毙沈荩 。沈荩于狱中写下绝命诗四首 , 《大公报》录其两首:其一狱中铁锁出郎当 , 宣武门前感北堂 。菜市故人流血地 , 五忠六士共翱翔 。其二今年三十有一岁 , 赢得浮名不值钱 。从此兴亡都不管 , 灵魂归去乐诸天 。“菜市故人流血地 , 五忠六士共翱翔”一句 , 即言早前为变法而流血的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 。刑部本不直接行刑 , 为此特制了一大木板 。 行刑之人不曾杖过人犯 , 直打了二百余下 , 杖下沈荩已是血肉横飞 。历史永远铭记,近代殉职记者第一人沈荩

《大公报》报道了当时沈荩行刑的细节:“当杖毙时 , 先派壮差二名 , 打以八十大板 , 骨已如粉 , 始终未出一声 。 及至打毕 , 堂司均以为毙矣 。 不意沈于阶下发声曰:‘何以还不死 , 速用绳绞我 。 ’堂司无法 , 如其言 , 两绞而死 。 ”杖毙沈荩以后 , 国际舆论一片哗然 , 各国公使夫人觐见慈禧时 , 纷纷诘问沈荩之死一事 。慈禧眼见局面被动 , 只得装出一副懊悔模样 , 称“已面谕廷臣 , 会党要严拿 , 万不可株连良善 , 致离人心”等云云 。可惜 , 怎样百般掩饰 , 也挽救不了清廷日薄西山的命运 。 几年后 , 清廷在内外交困下 , 末帝宣统被迫退位 , 大清国亡了 。历史从未走远 , 翻开发黄的纸张 , 宛若有碧血透于纸上 , 恍惚间散发出晶莹的微芒 。且来一杯酒 , 听我楚狂声历史永远铭记,近代殉职记者第一人沈荩
更多精彩请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面具之下暗黑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