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黛玉之死:一曲低回如泣、凄婉动人的乐曲( 二 )
一 , 黛玉的诗稿 , 是用血泪写成的 。
它既是黛玉“孤标傲世”的自我写照 , 又是黛玉爱的见证和泪的记录 , 它蕴含了黛玉的多少哀怨、凄凉和痛苦!现在 , 这一字一泪的诗稿 , 要由黛玉亲手毁掉——这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悲愤的抗议 , 它在更深的层次上揭示了黛玉的悲剧性格 , 并使她的悲剧形象更加完整 。
二 , 写在旧帕上的诗句 , 是黛玉诗稿最突出的一部分 。
它在黛玉心目中占据极其突出的地位 。它不仅抒发了黛玉哀怨、悲凉的心情 , 而且是对宝玉深情的直率回答——“为君那得不伤悲?”已经毫无掩饰地把对宝玉挨打的连心之痛直书出来了 。所以,这旧帕上的诗句所包含的感情容量 , 远远超过了黛玉诗稿中的其他部分——超过了黛玉发自心底的绝唱“葬花词” , 也超过了凄婉动人的“代别离” 。它是宝黛二人的定情物 , 是他们心心相印的凭证;它的每字每句 , 都胜似海誓山盟!
这块充当定情物的旧帕 , 现在 , 已不再是两心相印的凭证 , 它不再唤起黛玉的虽然辛酸 , 但却甜蜜的回忆;一切都过去了 , 爱转化为恨 , 林姑娘在诗句中 , 倾注了多少爱 , 现在就倾注了多少恨 。这种爱与恨的转化力量 , 使黛玉要亲手撕毁这无异于自己生命的旧帕 。当雪雁从箱子里拿出另一块白绫绢子时 , 黛玉“使劲说道:有字的!”这看来似乎只是对雪雁错拿绢子的嗔怪 , 但是 , 这凄然的“有字的”一声 , 不是使紫鹃、读者同时感到它所包含的悲愤力量吗?所以 , 当黛玉“扎挣着伸出那只手来 , 狠命撕那绢子”时 , 虽然 , “只有打颤的份儿 , 那里撕得动!”但是 , 林姑娘却撕碎了紫鹃、雪雁和读者的心!
正如以似乎喜悦的微笑 , 表现黛玉失恋的悲哀一样 , 作者又以似乎虚弱无力的形象 , 表现了黛玉焚稿的巨大悲愤 。它赢得的不是读者的廉价眼泪 , 而是久久的撕肝裂胆般的哀痛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三 , 在焚稿中,黛玉表现得极度的虚弱 。
不仅撕毁一块旧帕 , 已力不从心 。“只有打颤的份儿”而且连说话 , 甚至连生气的力气也没有了;她的每一句话:都和“喘”联系在一起 , 和“血”联系在一起;她的每一个行动 , 都必须借助于紫鹏、雪雁的帮助;她的生命之火正在熄 。她不听紫鹏的婉言劝阻 , 也不顾因反复挪动所引起的肉体痛苦;固执地做她的一切——撕绢、焚稿 。最后 , 她终于把“诗本子“撂在火上“烘烘的着了”;她竭尽了全力;她“眼一闭 , 往后一仰” , 倒了 。
这绘声绘色的描写 , 其感人力量不在于黛玉虚弱形象的本身 , 不在于她的不停止地“喘气”和“咯血” , 也不在于那“只有打颤的份儿”的无力的手;而在于这些情节 , 表现了黛玉的巨大而深沉的感情内容 , 它把黛玉的全部哀痛和悲愤 , 都容纳于这虚弱无力的行动之中 。所以 , 这看来似乎是无力的撕绢和焚稿 , 却显示了这样的力量:它不仅打动了读者 , 赢得同情和眼泪;而且强烈地征服了读者 , 使读者长久地沉浸在黛玉的深深的悲愤之中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黛玉之死
诗稿焚毁了 , 痴情斩断了 , 林姑娘再没有什么牵挂了;她 , “一句话 , 一点泪 , 也没有了” 。如果焚稿之前 , 黛玉的悲愤是通过微笑表现出来 , 那么 , 现在 , 连这微笑也没有了 。但是 , 在这无言无泪的平静背后 , 却激荡着黛玉内心深处的悲愤——她的悲愤 , 没有随诗稿的焚毁而同步消失;她的悲愤 , 在生命最后一息里 , 以奔腾呼啸的汹涌之势迸发出来了 。
推荐阅读
- 刘姥姥|林黛玉和薛宝钗谁更善良?刘姥姥一个笑话成了试金石
- 快看|80年代帅气演员,错失贾宝玉角色却娶了香菱,如今结婚34年恩爱如初
- 猫眼娱乐|“贾宝玉”于小彤口红试色,变身专业美妆博主,庆生方式太别致
- 林黛玉|薛宝钗送林黛玉珍贵食材,附带的不起眼赠品,其实最高明
- 【疑点】一代枭雄多尔衮之死疑点重重,并非跌马重伤,而是一场政治阴谋
- 韩林儿■韩林儿之死:廖永忠好心犯下的错,朱元璋不得不背的锅
- 『』贾宝玉去哪了是给林黛玉守墓去了吗
- @浅聊董卓之死,你要相信世界欠你的,终将还给你
- 「曹操」杨修之死一点都不冤
- 「妙玉」同为清高的白富美,为何林黛玉清高惹人怜,妙玉清高招人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