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保险]支付标准对接中标价,药价形成机制如何重塑?

【[中国医疗保险]支付标准对接中标价,药价形成机制如何重塑?】
关注
近几年 , 关于医保药品支付标准的制度研究和地方探索从未停止 , 但国家层面一直未出台定论性文件 。 然而 , 当这项工作又一次被列入2020年的医疗保障工作重点时 , 意义却与往年有所不同 。 因为在过去一年 , 我们探索实施了“国家级”药品集中采购 , 从根本上颠覆了原有的省级药品集采模式 , 势必会对医保药品支付标准的形成带来重大影响 。
本文要点:
1.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对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影响;
2.目前对于医保支付标准与采购价协同模式的构建 , 哪些基本方向可以明确;
3.典型地区是如何推进医保支付标准与采购价的对接的 。
药品医保支付标准是医保基金支付目录内药品时的计算基准 , 不是直接定价 , 但却是管理价格的关键要素 。按照深化医改的目标 , 要不断尝试通过医保支付标准的调整来发现药品的真实成本 , 从而引导和促进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 。 2020年2月 , 国家医保局印发《2020年医疗保障工作要点》 , 其中明确了医保支付标准的工作方向——“研究出台医保药品支付标准规范文件 , 推动建立医保药品支付标准形成机制” 。
无疑 ,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 也是医保制度改革中一块涉及利益调整的“硬骨头” 。 多年来 , 从国外借鉴到地方探索 , 这项制度一直磕磕绊绊地摸着石头过河 , 似乎明确了前进的方向 , 但具体到实施层面却又发现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 。 然而 ,在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全面铺开后 , 药品医保支付标准的探索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 3月 , 中央发布医保制度改革重磅文件《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 , 其中明确提出要“完善医保支付标准与集中采购价格协同机制” 。
[中国医疗保险]支付标准对接中标价,药价形成机制如何重塑?
本文插图
国家集采:降价并不是政策的最终目标
自2015年取消药品政府定价 , 明确除麻精类药品以外的药品应当“通过不同的方式由市场形成”以来 , 有关部门和业内学者一直在探索利用药品招标采购和医保支付标准引导药品价格形成 , 而这也是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之一 。
而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全面铺开为“利用市场机制形成药品价格”打开了新篇章 。 从目前实施情况来看 , 已经开展的“4+7”试点和两批国家组织集采堪称“一石激起千层浪” , 不仅利用招标过程中的市场竞争机制重构了中标品种的市场份额和全国价格体系 , 而且中标品种会继续影响同通用名、乃至同治疗领域其他品种的市场 , 进而对我国现有医药市场格局产生更广泛的影响 。
不过 , 尽管成效斐然 , 但两批国家组织集采前后耗时一年 , 总共也只开展了五十余个品种的采购 。 先不论全国医药市场上万个品种 , 即使对于数量不断增加的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 , 国家组织集采都很难快速覆盖到 。 所以 , 这项政策决不会仅仅把目光放在“降低药价、节约医保基金”上 , 从推进深化医改的角度来看 ,逐渐完善这种采购模式并且在省级集采中全面推广 , 并且借此构建药品的医保支付标准体系 , 最终推动形成良性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 , 才是这项政策的最终意义所在 。
对此 , 北大药学院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主任、北大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史录文教授曾在2019年9月第一批带量采购全国扩围后接受“中国医疗保险”专访时表示: 国家集采能够为构建药品的医保支付标准体系奠定基础 , 可以把它看做一个寻找支付标准的过程 。 未来医保部门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带量采购落地实施后的数据监控、数据分析 , 放在新机制的构建上 , 考虑如何借助集采发现的药品价格制定新的医保支付标准 , 从而用这种更省力、更有效的方式继续引导药品价格充分竞争 , 回归合理水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