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人传统的婚丧嫁娶时,亲朋好友随份子钱的现象,求经济学多角度解释!

我试着解释一下:1. 国人穷,穷人爱面子(这是褒义。穷人不爱面子就成无赖)。婚丧嫁娶很能体现一个人的财力。有财力就是有面子,自己的财力不够,只能向外求助。zhaosj 说得对,凑份子钱是传统的集资方式。2. 现在不那么穷了,凑份子钱这种传统的集资方式已失去存在的基础(至少在城市如此),它们的存在是历史的惯性,现在是转变时期。CCTV易中天老师主持的“一起聊聊”节目中,一家人老的一定要举办酒宴,年青一代不肯,就是转变时期的典型代表!
■网友的回复
传统的集资方式。传统社会流动性很低,亲朋圈子基本固定,信用比较高。婚丧嫁娶又是需要用钱的时候,此时凑份子基本等于暂时借贷一部分流动资金。反正婚丧嫁娶谁也躲不过,迟早可以还回来。
■网友的回复
不是所有问题都可以用经济学来解释的,经济学严格来说是经验科学,不像数学、物理学那么严谨,有没有发现国外大家出去吃个饭多是AA制?而国内通常是你请我一顿然后我会找机会回请?有个说法是西方是航海国家,人口流动性很大,一个人今天在这里,明天可能就去下个地方了,请自行脑补国外电影中频繁的搬家镜头,人搬个家跟咱们出门买个菜一样,在这种情况下你当然会考虑请对方吃饭给对方随份子会不会收回成本的问题?国内呢,则是传统的农耕社会影响深远,社会较为封闭,人们生活居住的地方相对比较稳定,比较不担心这个,在加上直到近代中国还是停留在乡村自治的的阶段,农村内部大小事情通常是内部解决,多数纷争都由少数几个乡绅、长辈决断,这种情况下得到周边人的支持当然对自己有利,你要想在一个小圈子内过得较为顺心,肯定要做些讨好他人的事情,单说上面两点,题主所奇怪的现象也就不奇怪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