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阶段性成果,作者回忆湖北鉴“宝”往事( 二 )


很多年前 , 湖北省陆续发现了东周时期吴、越两国君王的兵器 , 最著名的就是越王勾践剑、吴王夫差矛 , 两件兵器分别在1965年江陵望山和1985年江陵马山出土 。 这些都是湖北出土文物中的佼佼者 。
当年 , 我在鉴定文物时 , 还看到了1974年黄陂盘龙城出土的高55厘米的圆腹鼎 , 这是商代前期长江中游的典型器皿 , 其造型、装饰与河南商城出土的同类器无大差异 , 这对研究长江流域的青铜器铸造与中原文化的关系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 这也证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体 。
我在宜昌博物馆还看到了圆球形楚国铜器敦 , 形制特别灵巧喜人 , 比北方同时期的齐国、燕国同类器要圆 。 青铜敦是盛黍、稷、稻、粱之器 , 因全器上下都是圆形 , 且相连为一体 , 故称“球形敦”或“西瓜敦” 。 该器有楚国特有的铸造风格 , 尤为珍贵 。 我当年用楚地特有的文学样式颂赏了它:“灵秀球状兮 , 冶巧阙慧;时空载体兮 , 楚风之魂 。 ”
后来 , 我随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物研究馆到神农架考察 。 那里的风物使人心旷神怡 , 我依然记得在山上一个平整开阔地带 , 供奉着中华民族先祖神农氏 , 上面摆放的是仿照上古上周时代象征最高等级的铜制礼乐器鼎:簋 。 这是子孙后代对神农氏尝百草以治病救人这个故事的最好纪念 。 这种精神对如今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 , 有着更深远的意义 。
上世纪八十年代 , 有一次我到武汉出差 , 见到了武汉大学考古博物馆专业的负责人彭金章教授(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的先生) 。 他提出让我为学生们讲讲课的要求 , 我高兴地答应了 。 讲课时 , 教室里坐满了人 , 还有不少学子就在门外认真地听讲 。 如今他们都是中年人了 , 很多人应该是考古文物战线上的骨干了吧 。
1993年11月中旬 , 我受邀参加了由中央统战部组织的三峡工程考察活动 。 考察期间 , 我听了湖北、四川等有关领导介绍三峡工程的情况 , 并参观了葛洲坝工程 , 长江三峡坝址以及多个移民区 , 因为长期从事考古文物工作 , 我写了一篇《对三峡工程中文物保护的若干建议》 , 刊登在报刊上 , 也算为三峡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尽了自己的力量 。
如今 , 我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 , 依然还在从事文物鉴定的工作 。 在写下这篇文章时 , 全国疫情防控形势 , 已持续向好 。 北京的春天也如期而至 , 我窗前一棵银杏树的树杈上 , 枝繁叶茂 , 引来喜鹊在此驻足鸣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