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心鸟TB▲是赵普为了帮赵光义度过危机所编撰的故事,“金匮之盟”并不存在( 二 )


首先由杜太后提出金匮之盟就让人疑惑 , 这不符合杜太后的作风 , 和当时政治环境 。 按照赵普的说法 , 事情是在杜太后病重临终前提出的 。 从当时的情况看 , 杜太后既没有必要担心赵匡胤早逝 , 也没有理由插手储君事务 。 当时赵匡胤才三十多岁 , 正当壮年 , 身体状态极好 , 除政变之外并无早逝的风险 。
惊心鸟TB▲是赵普为了帮赵光义度过危机所编撰的故事,“金匮之盟”并不存在
文章图片
五代十国时早逝的皇帝很多 , 可要么是在政变中被杀 , 要么死于战场 , 要么沉迷美色亏了身体 。 赵匡胤作为宋朝开国皇帝 , 对国家和军队掌控很严 , 而且一个月前才完成了初步的"杯酒释兵权" , 政变风险不大 。 赵匡胤生活比较节制 , 对美色没有过分的需求 , 又是武将出身 , 三十多岁猝死风险较低 。 他当了皇帝后御驾亲征的可能性变得很低 , 死于战场的几率也微乎其微 。 所以杜太后以柴家故事为由插手皇储的动机不足 , 而赵匡胤又有充分的理由拒绝 。 而且赵匡胤是雄才大略的皇帝 , 说他为了顺从母亲 , 就罔顾国家法定程序 , 这太想当然了 。
惊心鸟TB▲是赵普为了帮赵光义度过危机所编撰的故事,“金匮之盟”并不存在
文章图片
而且杜太后向来不插手宋朝政治 , 就是家中的老太太 , 养老生活与政治关系不大 。 怎么会突然就心血来潮插手皇储事务 , 而且赵匡胤还答应了 , 这完全是没有道理 。 从这些方面都可以看出 , 杜太后在临终前匆忙提出"金匮之盟"并不合情理 , 再逼着连宰相都还没当上的赵普起草文书就更离谱了 。
从"金匮之盟"的内容上看 , 赵光义和赵普的说法模棱两可 , 很显然两人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 一方面是没有拿出原件 , 也没有后来赵普和赵光胤的信件 , 也就缺乏物证 。 而对于赵廷美提出的"独传"和"再传"问题上 , 一直都没有结论 。 因为按照兄终弟及肯定是"再传"的 , 但赵光义却又不想"再传" 。
惊心鸟TB▲是赵普为了帮赵光义度过危机所编撰的故事,“金匮之盟”并不存在
文章图片
这之中有个重要的政治传统是 , 从唐末开始"晋王加开封府尹"就成了储君的潜规则 。 后周世宗柴荣、赵光义等在当皇帝之前 , 都是先走的这个流程 。 这个流程虽然不是法定的 , 但在当时作为了政坛的共识 。 赵光义即位后 , 让魏王赵廷美当了开封府尹 , 只要再改封晋王 , 就符合这个潜规则了 。 可赵光义又让自己的长子赵元佐入住东宫 , 摆出立太子的姿势 , 这就让赵廷美不乐意了 。 这样一来皇储之争越演愈烈 , 赵廷美勾结卢多逊拿兄终弟及说事 , 要当宋朝的皇储 。 而赵光义不乐意 , 便召回被赵匡胤贬到河阳的赵普 , 然后弄出了"金匮之盟" 。
惊心鸟TB▲是赵普为了帮赵光义度过危机所编撰的故事,“金匮之盟”并不存在
文章图片
这里面还有个最大的问题是 , 赵普本身是被贬谪到河阳当节度使的 。 从"杯酒释兵权"开始 , 赵匡胤很器重赵普 , 让他从枢密使做到了宰相 。 当时赵普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 和赵光义是赵匡胤的左膀右臂 。 而赵光义当时是晋王加开封府尹 , 地位还在宰相之上 。 本来按照法定程序 , 一切圣旨同时由皇帝确定和宰相签署 。 赵匡胤器重两人 , 把皇帝签署的权力放给了赵光义 。 于是这两人可以说是一手遮天 , 几乎可以垄断朝中大小事务 。 后来赵普因为以权谋私被罢相 , 贬谪到河阳当节度使 , 直到赵光义即位后的第二年才被召回东京汴梁城 。
惊心鸟TB▲是赵普为了帮赵光义度过危机所编撰的故事,“金匮之盟”并不存在
文章图片
有趣的是 , 赵普被罢相时向赵匡胤控告赵普的便是卢多逊 , 而卢多逊正好是积极拥立魏王赵廷美当储君的盟友 。 这样看来 , 针对赵光义皇位合法性的讨论形成两个派系 。 一派是以赵光义和赵普为首 , 搞出"金匮之盟" 。 另一派以赵廷美和卢多逊为首 , 坚持兄终弟及 。 这卢多逊和赵普在宰相位置上纠缠多年 , 互相伤害的次数不少 , 是典型的政敌关系 。 后来赵廷美与卢多逊阴谋政变失败后 , 也是赵普接替出任宰相 。 可见关于皇储之争牵出"金匮之盟" , 显然是赵光义和赵普为应对政治危机的作秀 , 并非早在杜太后时就安排好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