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不可能打工”!流量追捧下的“网红文化病”咋治?
有人说 , 每个人都有15分钟的成名时间 。 对周某来说 , 他的成名就在2012年因偷电动车被抓获时 , 说出“这辈子不可能打工”这句话的一瞬间 。 然而 , 如此出名的荒诞剧 , 数年后竟仍在上演 。
文章图片
这几天 , 周某刑满释放 , 接他的除了家人 , 还有不少网络直播公司 。 据统计 , 有30多家网红经纪公司、直播平台公司与周某家属接触 , 甚至有人提出过二三百万的签约价 。 虽然周某目前并未“签约出道” , 并表示已有生活规划 , 但是“被追捧”的狂欢真乃咄咄怪事 , 令人大跌眼镜 。
热度是流量 , 流量是价值 , 这是网红世界、网红经济里的一层逻辑 。 无论周某曾经做过什么说过什么、在服刑期间如何改过自新、未来将如何发展 , 作为被追捧的“网红” , 他都显得有些“被动” 。 即便有“流量潜质” , 也不应被恶意消费 。 正如人们所担心的 , 一些直播平台倘若借“不打工”的梗来营销炒作 , 传播“坐享其成”的扭曲观念 , 岂不贻害无穷 。 这样的“网红” , 我们不需要;这样的热度 , 更应该凉一凉 。
不是什么热点都能蹭 , 不是什么流量都能追 。 疫情期间 , 就有人推出“新型冠状病毒仿妆” , 甚至cos“肺炎&医生” , 把伤害当娱乐 , 引发很多人的“不适感” 。 诸如此类 , 将灾难娱乐化、将行为低俗化、将价值扭曲化的言行 , 纵然能抓住“眼球” , 也不可能换来“回眸” 。 互联网高速发展时代 , 网红兴起、流量汹涌并没有必然的“原罪” , 而为了红、为了火、为了利却突破底线、毁坏三观 , 则是在“纵恶” 。 对此 , 人们应该警醒、警惕并给予警示 。
“网红”需要流量 , 更要有文化 。 其实 , “网红”这一庞大群体 , 纷繁芜杂、参差不齐 , 有的夸张怪异 , 有的哗众取宠 , 有的则有真才实学 。 近年来 , 不少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知识人”“文化人”被追捧为“网红” , 传递知识、见识与才识 , 在很大程度上是有品位、有格调、有价值的典范 。 在铁打的网络、流水的网红之间 , 在流量与变现之间 , 那些得以存留下来的、被记住的并非是什么商业能力而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魅力 。 只有守正且创新、身正且行直、怀珠且抱玉的人 , 以文化“赋能” , “网红”才会变“常红” 。
我们不仅需要有文化力的“网红” , 而且呼唤营造有生命力的“网红文化” 。 这既是一个行业健康发展所需要的良性氛围 , 也是“网红经济”“互联网经济”赖以生存的肌体生态 。 这就要警惕互联网之下的大众狂欢沦为突破底线的盲目疯狂 , 也要避免商业逐利的需求对网络发展趋势形成裹挟 。 人们想看到的肯定不是审丑、窥探、炒作、冲击公序良俗的种种不堪 , 而是分享、协作、鼓励、创新、超越的可能性与可塑性 。 即便是流量 , 也请“为湖北拼一单”“给白衣天使加油”“借美食给传统文化打个‘call’”的正能量更多一些 。 抵制网红世界里的“文化癌变”、涵养健康发展的精神气质 , 需要从每一个作品、每一份创意、每一点责任做起 , 更需要每个互联网平台不作助攻 , 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 。
出狱后的周某对过往所为直言“后悔” , 以后想在家种地 。 希望他不会在短暂的“被追捧”中迷失 , 而是能用劳动为自己赢得精彩 , 走好接下来的人生之路 。
此前报道曾说“这辈子不可能打工的”当事人出狱 , 30多家网红公司竟争着签他?“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 , 这辈子不可能打工的 。 ”4月18日 , 周某出狱 。 当天 , 除了他的家人 , 还有网红经纪公司等来到了现场 , 200万签约、综合开发、直播提成、保时捷和玛萨拉蒂跑车的轰鸣声 , 让现场周某的亲属们有些困惑 。 但大家都没有见到周某 , 监狱方面说 , 考虑到疫情防控 , 周某已经于早上6点半由户籍地司法所接回 。
推荐阅读
- 推荐这是传说中的“仪式感”?萌娃尝试把知识装进脑袋,网友的评论很“皮”
- 推荐人民日报:撑腰香港暴徒却镇压国内抗议,说好的美国人权呢?
- 法律评论:保安纳入见义勇为认定范畴是善治回归
- 评论:美国是深度边缘弱势群体的国家
- 海南中国证券报头版评论:改革激发活力 打造开放新高地
- 求婚男粉拿10个房本向女主播求交往,经纪人否认炒作,网友评论亮了
- 非洲观察丨美国驻非使馆就弗洛伊德之死发帖 评论区翻车非洲民众表示不买账
- 那些花儿那些花儿
- 《人民日报》:微众银行创新手段助力复工复产
- [追星]陈乔恩在线追星金城武 网友纷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