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刘二狗:文臣集团对朝政的把控 狄青死于欧阳修之手?,宋朝畸形的文武关系( 四 )


哲学的刘二狗:文臣集团对朝政的把控 狄青死于欧阳修之手?,宋朝畸形的文武关系
文章图片
欧阳修雕像狄青死于北宋文臣的“恐武症”
欧阳修的所作所为对狄青被贬产生了决定性作用 , 但是 , 如果简单地认为他就是将狄青迫害致死的元凶 , 这就有些夸大他的个人力量 。 狄青被贬及死于非命 , 应归因于北宋最高统治集团内部以欧阳修为代表的文臣群体的“恐武症” 。
在五代十国这个混乱的时代之后 , 两宋历代帝王出于防止江山易手的考虑 , 在制度上对武将的防范无所不至 。 按理说来 , 狄青本应成为仁宗高度防范与猜忌的对象才对 , 但在罢免狄青这个问题上 , 北宋最高统治集团内部却表现为皇帝不急文臣急 , 文臣防范武将的心理远远超过了仁宗本人 。
哲学的刘二狗:文臣集团对朝政的把控 狄青死于欧阳修之手?,宋朝畸形的文武关系
文章图片
影视剧《清平乐》剧照
据记载 , 狄青之所以屡屡得到擢升、重用乃至各种保护 , 是因为他得到了仁宗的青睐和看重 。 早在宋夏关系吃紧时 , “仁宗以青数有战功 , 欲召见问以方略 , 会贼寇渭州 , 命图形以进” , 仁宗皇祜四年朝廷以彰化节度使、知延州狄青为枢密副使时 , 遭到台谏官御史中丞王举正、左司谏贾黯、御史韩贽等人的反对 , 但朝廷“皆不听” , 这显然是仁宗力主所致 。 由此可以看出 , 仁宗并不赞成罢免狄青 , 只是因为文彦博直接以狄青比附宋太祖赵匡胤 , 才“默然” 。 这一切都表明 , 仁宗始终十分信任和重用狄青 。
仁宗之所以对他宠信有加 , 至少有如下原因:其一 , 仁宗统治期间 , 军政弊端已经显露无疑 , 在战场上 , 武将怯战避战的现象屡见不鲜 , 而他则充分表现出其卓尔不群的军事才能与战争智慧 , 为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 。 其二 , 他不仅功勋卓著 , 而且始终对宋朝忠心耿耿 , 即文彦博所说的“忠谨有素” 。 其三 , 他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 。 早年狄青曾得到范仲淹的指点 , “折节读书 , 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 , 又熟知《左氏春秋》等传统经典 , 并不完全是欧阳修所谓的“武人” 。 “狄青善用兵 , 多智数 , 为一时所伏” , 具体事例史书都有记载 。
哲学的刘二狗:文臣集团对朝政的把控 狄青死于欧阳修之手?,宋朝畸形的文武关系
文章图片
宋仁宗
他之所以“得军情” , 受到士卒的拥戴 , 其重要原因就在于他“行师先正部缸 , 明赏罚 , 与士同饥寒劳苦” , “尤喜推功与将佐” , 具有极强的人格力量 , 故“所出常有功” 。 中国古代名将应该具备的智、仁、敬、信、勇、严以及“三隧”、“四义”、“五行”、“十守”等重要素质 , 在他身上均有完美的体现 。
然而 , “木秀于林 , 风必摧之” , 正是他的这些重要素质招致了莫大的忌讳 , 成为以欧阳修为代表的文臣群体欲除之而后快的根本原因 。 或许大家会感到不解:像狄青这样一位深受仁宗宠信 , 在多灾多难的两宋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名将 , 为何以欧阳修为首的文臣欲除之而后快呢?我认为 , 这主要是因为在仁宗时期 , 宋初以来历代帝王所患的“恐武症”已成为整个文臣集团的集体癔症 。 这些文臣参透了北宋立国之策与御将之策的玄机 , 将高度防范武将、尤其防范那些声名显赫的武将当成了北宋王朝存亡攸关的头等大事 。 从宋太祖到宋仁宗 , 北宋最高统治集团的“恐武症”经历了一个微妙的发展过程 。
哲学的刘二狗:文臣集团对朝政的把控 狄青死于欧阳修之手?,宋朝畸形的文武关系
文章图片
如果说宋初的“恐武”还只是帝王自身的一种阴暗心理 , 那么从宋太宗后期开始 , 随着北宋治国方略的改变、朝廷内部政治形势的变化 , 以及宋辽关系的演化 , 如何防范和钳制武将逐渐为所有官僚心领神会的一件事 , 演变成了整个最高统治集团的核心价值观念 。 据记载 , 仁宗时期 , 宋朝居然发展到“每命将帅 , 磐先疑贰 , 非近幸不用 , 非姻旧不委”的程度 。 因此 , 声名显赫的狄青被欧阳修等文臣视为眼中钉 , 也实属必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