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经过了长达12年的研究 , 只得出了这样一个似是而非的结论?
当电磁波作用于人体时 , 非电离辐射会产生两种影响:热效应和非热效应 。 下面我们这两种效应分开说 。
所谓热效应 , 即是人体受电磁波的影响 , 内部产生感应电流 , 体内的分子运动加剧 , 电磁波的能量最终转化为热量 。
热效应的原理已经研究的很透彻了 , 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直在使用 , 微波炉就是热效应的最经典应用 。
有人说 , 既然微波炉可以把食物加热到熟透乃至烧焦 , 那肯定也会对人体产生类似伤害 。
这种说法是因为 , 微波炉的功率一般在一千瓦以上 , 加热效果自然显著 , 人体组织自然扛不住如此高功率的摧残 。
而手机的发射功率一般只有0.1到2瓦 , 对人引起的局部温度升高不会超过0.2度 , 再加之血液的流动 , 基本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
真正麻烦的是“非热效应” 。
人体长时间暴露在低热效应的电磁环境里 , 虽然不会受到组织发热等影响 , 但是也可能会存在其它生理影响 , 这些影响被统称为非热效应 。
比如下面几个问题:
细胞生长和增殖会不会受到影响?
体内各种酶的活性会不会受到影响?
组织的修复和再生会不会受到影响?
上面几个问题的实质是 , 人体是精密而复杂的 , 内部同时进行着多种物理化学过程来支撑各种各样的生理活动 , 这些活动会不会受到持续的外部电磁场的影响呢?
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可以说是百花齐放 , 百家争鸣 , 争议遍地 , 持续数十年依然不清不楚 。
2011年 , 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手机定义为“可能致癌物” , 归属2B类(同属2B类的还有咖啡 , 泡菜等) 。
IARC发布的评估报告称 , 无线通信设备产生的电磁场增加了患神经胶质瘤(一种脑瘤)的风险 , 有可能是一些人患癌症的原因 。
2016年5月 , 美国政府资助的一项研究通过对小白鼠的实验显示 , 长期高强度使用手机 , 可能导致大脑神经胶质瘤和心脏神经鞘瘤发病风险上升 。
这似乎印证了之前IARC发布的评估报告 。 但是该发现也引发了业界内外不少争论与质疑 。
2018年3月 , 美国国家环境科学研究所国际毒理学计划也公布了一份关于大鼠小鼠手机电磁辐射致癌的报告草案 。
但报告中也同时提到 , 这项研究是同类研究中规模最大的 , 但是它依然不够完善 , 变量控制不够充分等等问题依然存在 , 导致无法百分百确信结论的正确性 。
同时 , 国际上亦有多家机构进行了手机使用与癌症关系的研究 , 但这类研究大多因「研究方法选择不恰当」或「样本数过小」等问题受到质疑 。
除了这些得出负面结论的研究 , 正向的研究结论也是屡见不鲜 。
多年以来 , 在东欧地区存在一种毫米波疗法:通过每天毫米波照射中暴露15-30分钟 , 持续5-15天 , 可以治疗胃溃疡、心血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皮肤病等 。
美国天普大学的学者发现61.22GHz的毫米波能够抑制皮下肿瘤生长 。 另外的一些研究表明 , 毫米波可以增强人体免疫系统 。
甚至 , 由于认为毫米波可以促进伤口愈合 , 并且不留伤疤 , 它也已经在俄罗斯的一些美容诊所中用以医疗美容 。
面对这样看似充满争议的局面 , 各种频段电磁波的非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好处姑且不谈 , 业界普遍还是倾向于非电离辐射是没有害处的 。
总结下来还是那句话:迄今为止 , 没有任何研究表明存在一致的证据 , 证明接触射频场强度低于造成组织发热的限值 , 会产生不良健康后果 。
3、手机辐射的国际标准
为了保险起见 , 各个国家和组织制定了相关的电磁辐射暴露健康标准 , 将手机的辐射严格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 。 只要手机遵守这些标准 , 就可以认为是安全的 。
推荐阅读
- 「iphone11」苹果手机中的销量冠军,打败小米和三星,登上全球第一的宝座
- [旗舰机]三星的千元机M30s手机值得买吗?
- 小米科技▲卢伟冰再次发力,全球首发骁龙768G,5G新机将在两天后发布!
- 华为荣耀:0-1999元手机性价比排名出炉,可能对你有用!
- 阿冰说手机换什么手机(4k左右)?,考虑了好久
- 黑蝴蝶168059524荣耀最新手机X10值得期待吗?
- 手机大魔王无奈转向机海战术,你还会买单吗?,友商急了!无力抵抗X10
- 快科技最贵或达5000元,苹果头戴耳机更多细节曝光:包含两款
- 科技迷7nm版年底流片,要放弃美国代工?国产x86转向三星台积电代工
- 骊微电子科技PD充电器应用方案,PN8161+PN8307H高集成18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