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量子计算入门瓶颈降低,Nature罕见发两篇相似成果( 二 )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尤立星表示“1.5K这个温区制冷机也好做很多” , 另外一位要求匿名的专家则评价说“硅(量子芯片)可直接利用强大的半导体工业技术 , 这是最关键的” 。
《自然》同期“背靠背”刊文有深意
值得一提的是 , 杨智寰、AndrewDzurak等领衔的这一研究并不是《自然》本周刊登的唯一关于“热量子位”的文章 。 《自然》刊发的另一篇文章《热硅量子位中的通用量子逻辑》(Universalquantumlogicinhotsiliconqubits) , 使用相似的硅技术取得了类似的结果(制作了一个能在1.1K温度下运作的量子电路) 。
杨智寰告诉《中国科学报》 , 上述论文作者第一作者MennoVeldhorst是Dzurak小组的前博士后研究员 , 两个原理性试验虽然获得成果的时间不同(Dzurak小组的成果取得于2019年2月 , Menno小组的成果取得于2019年10月) , 但它们相互独立、相互印证 。
两篇“相似”论文得以能够在同一期《自然》杂志“背对背”发表 , 也表明了相关成果的突破性 。 论文的研究人员认为 , 他们已经克服了阻碍量子计算机成为现实的最艰巨的障碍之一 。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171-6
【「中国科学报」量子计算入门瓶颈降低,Nature罕见发两篇相似成果】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170-7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