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历史』周子学的“中芯”治道( 二 )


我国芯片的自主研发和制造能力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 想要实现弯道超车 , 还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 。 也正因如此 , 2015年3月6日出任中芯国际董事长的周子学 , 彼时感言“我很荣幸出任中芯国际董事长 , 深感任重而道远 。 ”
周子学领导中芯国际艰苦奋斗 ,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 , 实现了28nmHKC+平台的量产 , 完成了14nmFinFET技术的开发、客户导入和量产 。 12nm技术正在客户导入 。 下一代FinFET技术的开发和客户导入正在稳步进展 。 与此同时 , 中芯国际的团队在多个先进工艺节点得到锻炼 , 项目经验和整体实战能力大幅增强 。
在成熟工艺领域 , 中芯国际成立了专门的产品技术开发组织 , 集中力量布局CIS、PMIC、特种存储器、指纹识别、蓝牙等多种产品技术平台 , 通过持续创新 , 不断提升不同产品技术平台的丰富度和竞争力 , 积极拓展客户 , 导入来自海内外客户的新产品来推动公司的业绩成长 。
“经过两年的积累 , 我们不仅进一步缩短先进技术的差距 , 也全面拓展新的成熟工艺技术平台 , 有信心随着5G终端应用发展的浪潮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 ”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和梁孟松如是评论 。
值得欣慰的是 , 近日随着中芯国际旗下中芯南方14nm芯片生产线的投产 , 今年我国要实现40%的芯片自给率 , 应该是较为稳当的 。 一旦中芯国际14nm量产 , 意味着绝大多数的芯片 , 中国都能够自己生产 。 而目前国内的设计水平 , 除了华为、中兴等大厂外 , 虽然大部分厂商都没有达到7nm、5nm水平 , 但14nm、28nm的水平还是达到的 。
中芯国际的业绩也很亮丽 。 2019年第三季的销售额为81650万美元 , 环比第二季增加3.2% 。
用芯创造未来半导体行业虽然存在摩尔定律 , 但技术工艺已经进入一个发展相对缓慢的周期 , 10纳米以下制程的竞争速度放缓 , 这给中国企业提供了赶超的时间筹码 。 随着国家支持力度的加大 , 进口替代趋势越发明显 , 国内企业将替代进口产品企业成为国内市场芯片供应的主流 。
周子学对中芯国际抱有十足信心 , 他认为有三大趋势对中芯国际非常有利 。
市场趋势:中国现在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的市场 , 而且近几年 , 中国的整机系统企业快速崛起 。 市场在中国 , 整机企业在中国而起是高速成长 , 有了这些基础会大大促进中国芯片制造商 。 这对中芯国际来说是一种机会 。
国家趋势:由于芯片制造在发达国家已经被认为夕阳产业 , 发达国家的钱都喜欢投在以网络科技为基础带来的产业 , 集成电路已经不被西方投资人看好 。 而中国市场很大 , 正处于增长趋势之中 , 有很多支持 , 也为发展芯片制造这样的高端制造带来了机会 。
行業趋势:大家都认为物联网将成为最大的一个市场 。 未来人跟物、物跟物、物跟人的互动都需要网络 , 需要更先进的技术 , 这些都离不开芯片制造 。 这再一次给我们了一个巨大的机会 。
芯片主要包括设计、制造、封测三大环节 , 目前制造环节正是中国“卡脖子”最明显的领域 , 尽快实现芯片独立 , 是国家迫切要完成的任务 。 这个重任 , 历史地落在中芯国际身上 。
一个耐人寻味的事件是 , 2019年5月24日中芯国际发布公告宣布 , 本公司已于2019年5月24日(美国东部时间)通知纽约证券交易所 , 申请自愿将其美国预托证券股份从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 , 并撤销该等美国预托证券股份和相关普通股的注册 。
【『荟聚历史』周子学的“中芯”治道】这一决策 , 彰显周子学“用芯创造未来”的战略谋划 , 驾驭中芯国际欲为中国独立制造芯片贡献力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