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财富资讯」金科股份遭融创放弃背后:明股实债、利益输送、内控不力?
2020年4月14日晚间 , 金科股份(000656.SZ)发布公告称 , 红星家具集团通过控股子公司广东弘敏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于4月13日与天津聚金物业管理公司签订《股份转让协议》,本次转让完成后 , 融创中国方面的持股比例下降为18.35% , 围绕着金科股份的上市公司控股权争夺战正在缓缓落下帷幕 。
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观察 , 股权争夺战的结束意味着一段时间内金科股份的股权结构相对稳定 , 对上市公司的稳步发展而言是极为重大的利好 。 但是 , 在不少舆论看来 , 这并不代表股权之争埋下的隐患可以被无视 , 黄红云赢得实控权的同时 , 也迎来了一个隐含着明股实债可能、内控不力以及资本市场声誉不佳的金科股份 。
1.或存“明股实债” , 企业现金流面临重大压力
明股实债可以简单理解为披着股权投资外衣的债权投资 。 具体表现是投资资金以股权投资的模式进入被投企业 , 但是附加了回购条款 , 约定一定期限后 , 由被投企业原股东或其关联方收购前述股权 。 换句话说 , 如果存在明股实债 , 企业的真实杠杆率和资金压力远大于账面数据 。
新浪财经刊登的一篇名为《马靖昊:金科股份少数股东权益藏猫腻 存在利润操纵》的文章指出 , 金科股份有息负债率的下降伴随着少数股东权益的大幅上升 , 可能存在明股实债情况 。
公司2017年至2019年的有息负债规模分别为683亿元、814.1亿元、986.9亿元 , 有息负债率分别为42.85%、35.29%、30.69% , 有息负债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 但是该公司2018年和2019年的少数股东权益分别同比大幅上升461.58%、69.92% 。 有息负债率的下降伴随着少数股东权益的大幅上升 , 初步判断该公司可能存在明股实债的情况 , 也即可能存在将表内的负债转移至表外 , 美化公司资产负债表 。
《证券市场周刊》一篇名为《金科股份存在明股实债吗》的文章提到同样的问题 , 指出金科股份在年报中将部分持股50%甚至80%以上的企业归为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 , 这样的处理很可能将公司的负债隐藏在表外 。 2019年年末 , 在连续增加后 , 金科股份少数股东权益的规模已经接近归母权益 。 然而 , 公司少数股东名单中 , 私募基金及信托等各路金融资本频现 , 且公司引入少数股东后又有“回购”股份的行为 , 这一切或许表明 , 公司很可能存在明股实债 , 但少数股东权益中具体可能隐藏多少债务 , 投资者却不得而知 。
数据上看 , 2019年末金科股份有息负债率高达30.69% , 营收规模相近的新城股份有息负债率为14.69% , 而同行业的万科有息负债率仅为15.03% 。 短期有息负债货币资金覆盖率的角度看 , 金科股份2019年末账面货币资金余额359.86亿元 , 短期有息负债327.69亿元 , 即短期有息负债货币资金覆盖率为109.81% , 远低于万科和新城控股的短期有息负债货币资金覆盖率173.1%和261.95% 。
企业的资金面压力还可以从其他财务数据上获得佐证 。 资产负债率看 , 2019年末金科股份的资产负债率高达83.78% , 在已发布2019年财报的上市房企(以申万行业标准划分)中高居第8 , 1.44的流动比率和0.38的速动比率的数据位居行业下游水平 。
早在去年下旬 , 市场上对于金科股份的资金链的质疑便不在少数 。
本文插图
如果金科股份确实存在明股实债的情况 , 那么公司的实际杠杆率更高 , 资金链面临的压力或远超账面数据显示 。 值得注意的是 , 监管层对明股实债的问题越发重视 。 今年2月中旬 , 证监会表示将不断完善上市公司日常监管体系 , 严把上市公司再融资发行条件 , 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 , 强化再融资募集资金使用现场检查 , 加强对“明股实债”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 。
2.内控问题突出 , 高管天价薪酬引争议
推荐阅读
- 「证券投资基金」追踪|大连证监局发警示函 泰诚财富暂停新增客户
- [姜滨]山东新首富诞生!曾常“逃课”,31岁才创业,财富一日增10亿
- 『时代周报』大连证监局发警示函 泰诚财富暂停新增客户
- 「市界」山东新首富诞生!曾常“逃课”,31岁才创业,财富一日增10亿
- 人民币■货币贬值压力下,如何避免财富大幅度缩水?
- 「证券时报网」整肃黑嘴、庄托!投资咨询业迎最严监管,看10大关键点
- 「证券时报网」定了!2020年基本养老金上涨5%,还有这些大变化!
- 「证券时报」定了!公募基金可投新三板精选层,选股标准曝光,这些机构酝酿入市
- 「证券时报」人均年薪最高61万!股份行为何这么高?员工却反映“被平均”?
- 「网贷之家」继盈华财富后 先锋系网信平台一分公司被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