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奶奶』明知是“温情”的骗局,为何长辈频频买单?(文末有健康福利)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明知是“温情”的骗局,为何长辈频频买单?(文末有健康福利)
曾有媒体报道过这样一则新闻:一位年逾七十的张奶奶 , 两年多来买保健品花费近20万元!当骗子团伙被警方捣毁时 , 得知自己一直坚持服用的保健品只是面粉加糖 , 张奶奶一气之下引发脑梗 , 全身瘫痪 。 远在日本的儿子火速辞掉得来不易的高薪工作 , 回国探望张奶奶 。 在病房里 , 儿子心疼之余 , 也不免有些激烈的责备之辞 , 说张奶奶聪明了一辈子 , 晚年竟然上了如此小儿科的当!遗憾的是 , 入院半年后 , 张奶奶便去世了 。 儿子失去了这世上唯一的亲人后 , 卖掉房子 , 孑然一身再次出国……“天冷了 , 多穿点;别熬夜了 , 对身体不好;早上一定要吃早饭;今年过年回家吧;我给你做了你最爱吃的菜 , 儿子……”这些“唠叨”的话 , 他再也听不到了……也许他也想回家的时候再说一句“妈 , 我回家了……”
『张奶奶』明知是“温情”的骗局,为何长辈频频买单?(文末有健康福利)
本文插图

其实 , 每个容易骗的父母背后 , 都站着值得检讨的儿女 。 那些保健品的推销员 , 仿佛比自己的孩子都亲 , 会定期给她打电话问候 , 甚至来家里陪她吃饭 。 反而自己的儿子 , 每年只能见一面 , 还说不上什么话 。 两年花了20万买保健品 , 她只是想“治疗”孤独 , 只有那些推销员像孩子一样“关心、问候、陪伴”她时 , 她才感觉还“活着” 。
『张奶奶』明知是“温情”的骗局,为何长辈频频买单?(文末有健康福利)
本文插图

也许 , 所有人都低估了老年人愿意为“陪伴”买单的决心 。 老年人到了一定年纪就会感到失落、空虚 , 而骗子们刚好满足了他们这个阶段最迫切的心理需求 , 他们会突然觉得自己被需要了 , 突然生活又变得热闹起来 。 而且越是孤独的老人 , 越容易被这种所谓的亲情攻势所打败!
『张奶奶』明知是“温情”的骗局,为何长辈频频买单?(文末有健康福利)
本文插图
【『张奶奶』明知是“温情”的骗局,为何长辈频频买单?(文末有健康福利)】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 , 曾对共计1963人开展了一项调查 , 结果显示 , 高达63.4%的受访者家中曾有老人被骗!而这些老人里 , 又有74.6%是被养生保健类的骗局所欺骗 。 更有甚者 , 有些老人已知晓是骗局 , 仍旧愿意配合“表演”下去 , 他们宁愿相信这是真正的关心 , 因为他们已经好久好久 , 没有感受到这种本应该来自于儿女的、最温暖最细腻的关心!
『张奶奶』明知是“温情”的骗局,为何长辈频频买单?(文末有健康福利)
本文插图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 ,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 , 空巢老人的数量正在不断攀升 。 独生子女时代 , 孩子原本就少 , 一个孩子应付几位老人 , 加之职场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大 , 有多少子女其实明知父母有情感需求 , 但真的有心无力 , 一声叹息 。 须知 , 老人对社交、对被关心的渴望程度 , 远超我们每一个人的想象 。 没有老过一回 , 绝难感同身受!独居老人数目的激增 , 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强 , 使得子女无暇顾及的老人们 , 或每天在家面对冰冷的电视 , 或在豪华而冷清的大房子里发呆;保姆照护老人的水平普遍堪忧 , 经常与老人发生口角 , 种种原因导致老人渐渐变得孤寂、苍老 。 而养老机构的良莠不齐 , 更是让子女们陷入两难的境地——不是过于偏远 , 难得团聚一回 , 就是条件不好 , 空气污浊 , 没有专业康复设备 , 没有社交活动空间 , 有些机构的条件甚至不如家里 , 更不用提专业的医护人员及照护师……
『张奶奶』明知是“温情”的骗局,为何长辈频频买单?(文末有健康福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