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124961557」中医内科常见病丨虚劳辨证论治( 二 )


治法:健脾益气 。
方药:加味四君子汤 。
本方具有益气健脾除湿的功效 。 以人参、黄芪、白术、·甘草益气健脾 , 茯苓、扁豆健脾除湿 。
胃失和降而兼见胃脘胀满 , 嗳气呕吐者 , 加陈皮、半夏和胃理气降逆 。 食积停滞而见脘闷腹胀 , 嗳气酸腐 , 苔腻者 , 加神曲、麦芽、山楂、鸡内金消食健胃 。 气虚及阳 , 脾阳渐虚而兼见腹痛即泻、手足欠温者 , 加肉桂、炮姜温中散寒 。
4、肾气虚
症状:神疲乏力 , 腰膝酸软 , 小便频数而清 , 白带清稀 , 舌质淡 , 脉弱 。
治法:益气补肾 。
方药:大补元煎 。
本方具有益气补肾、生精养血的功效 。 方中以人参、山药、炙甘草益气固肾 , 杜仲、山茱萸温补肾气 , 熟地、枸杞子、当归补养精血 。
神疲乏力甚者 , 加黄芪益气 。 尿频较甚及小便失禁者 , 如菟丝子、五味子、益智仁补肾固摄 。 脾失健运而兼见大便溏薄者 , 去熟地、当归 , 加肉豆蔻、补骨脂温补固涩 。
在气、血、阴、阳的亏虚中 , 气虚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类 , 其中尤以肺、脾气虚为多见 , 而心、肾气虚亦不少 。 肝病而出现神疲乏力 , 食少便溏 , 舌质淡 , 脉弱等气虚症状时 , 多在原肝病辨治的基础上结合脾气亏虚论治 。
血虚
1、心血虚
症状:心悸怔仲 , 健忘 , 失眠 , 多梦 , 面色不华 , 舌质淡 , 脉细或结代 。
治法:养血宁心 。
方药:养心汤 。
本方具有益气生血、养血宁心的功效 。 方中以人参、黄芪、茯苓、五味子、甘草益气生血 , 当归、川芎、柏子仁、酸枣仁、远志养血宁心 , 肉桂、半夏曲温中健脾 , 以助气血之生化 。
失眠、多梦较甚 , 可加合欢花、夜交藤养心安神 。
2、脾血虚
症状:体倦乏力 , 纳差食少 , 心悸气短 , 健忘 , 失眠 , 面色萎黄 , 舌质淡 , 苔白薄 , 脉细缓 。
治法;补脾养血 。
方药:归脾汤 。
方中以参、芪、术、草、姜、枣甘温补脾益气 , 当归补血 , 茯神、酸枣仁、龙眼肉、远志养心安神 , 木香理气醒脾 。 本方为补脾与养心并进 , 益气与养血相融之剂 , 为治脾血虚及心血虚的常用方剂 。
3、肝血虚
症状:头晕 , 目眩 , 胁痛 , 肢体麻木 , 筋脉拘急 , 或筋惕肉困 , 妇女月经不调甚则闭经 , 面色不华 , 舌质淡 , 脉弦细或细涩 。
治法:补血养肝 。
方药:四物汤 。
本方具有养血调血 , 补而不滞的功效 。 方中以熟地、当归补血养肝 , 芍药、川芎和营调血 。
血虚甚者 , 加制首乌、枸杞子、鸡血藤增强补血养肝的作用 。 胁痛 , 加丝瓜络、郁金、香附理气通络 。 目失所养 , 视物模糊 , 加楮实子、枸杞子、决明子养肝明目 。
心主血 , 脾统血 , 肝藏血 , 故血虚之中以心、脾、肝的血虚较为多见 。
由于脾为后天之本 , 气血生化之源 , 又由于血为气母 , 血虚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气虚症状 , 而且在中医长期的临床实践中 , 认为补血不宜单用血药 , 而应适当配伍补气药 , 以达到益气生血的目的 。 所以在治疗各种血虚的证候时 , 应结合健脾益气生血之法 , 如归脾汤、当归补血汤、圣愈汤等方剂 , 都体现了这一治疗思想 。
阴虚
1、肺阴虚
症状:干咳 , 咽燥 , 甚或失音 , 咯血 , 潮热 , 盗汗 , 面色潮红 , 舌红少津 , 脉细数 。
治法:养阴润肺 。
方药:沙参麦冬汤 。
本方有滋养肺阴、清热润燥的功效 。 方中以沙参 , 麦冬、玉竹滋养肺阴 , 天花粉、桑叶、甘草清热润燥 。
咳嗽甚者 , 加百部、款冬花肃肺止咳 。 咯血 , 加白及、仙鹤草、小蓟凉血止血 。 潮热 , 加地骨皮、银柴胡、秦艽、鳖甲养阴清热 。 盗汗 , 加牡蛎、浮小麦固表敛汗 。
2、心阴虚
症状:心悸 , 失眠 , 烦躁 , 潮热 , 盗汗 , 或口舌生疮 , 面色潮红 , 舌红少津 , 脉细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