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下一支王牌军队,朱允炆为何到死都没让他们出场

北京联盟_原题是: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下一支王牌军队 , 朱允炆为何到死都没让他们出场
洪武三年 , 朱元璋为确保皇室长治久安 , 加强皇室力量 , 认为“天下之大 , 必建藩屏 , 上卫国家 , 下安生民 , 今诸子既长 , 宜各有爵封 , 分镇诸国 。”于是将自己的二十四个儿子以及一个从孙分封为藩王 。分别令他们驻扎在战略要地 , 以屏藩皇室 。
[朱元璋]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下一支王牌军队,朱允炆为何到死都没让他们出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 , 明太祖朱元璋逝世 , 皇太孙朱允炆即位 , 是为明惠帝 , 改元建文 。建文帝登基之时 , 各地藩王的权势已经变得尤为强大 , 其中以皇四子与十四子最为势大:燕王朱棣拥兵十万 , 更有“节制沿边士马”之权;皇十七子宁王朱权“带甲八万 , 革车六千” 。这些都能够威胁到朱允炆的统治 。
因此 , 建文帝即位之后 , 就召集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卿黄子澄商量削藩之事 。齐泰认为 , 在诸藩王中 , 实力最强的就是燕王 , 应该先削燕王 , 若燕王看到其他藩王被削后 , 意生不臣之心 , 难免会产生变数 。而黄子澄却认为应该先从有问题的几个亲王入手 , 燕王功高且无过错 , 强行削燕王会被天下人说三道四 。两位大臣各抒己见 , 建文帝最终选择了黄子澄的意见 , 在仁义的建文帝眼中:“师出有名”才是最重要的 。随后连削五王 。
而后果然引起燕王以“清君侧”为由而谋反 , 史称靖难之役 。
靖难之役持续四年 , 战争初期燕王的底子比之朝廷毕竟太薄弱了 , 虽然在这四年之中燕王胜多输少 , 但是仅有的几次失败对于燕王而言都是非常巨大的打击 , 然而燕王能够成为最终的胜利者其实还与朱允炆的性子有关 。
在燕王还未反叛之前 , 朱允炆就有一次机会控制燕王 。朱允炆刚刚开始削藩的时候 , 其实燕王去过一次朝廷 。当时有很多大臣就上奏建文帝 , 称燕王“智虑绝人” , 要趁此机会将燕王徙封至南昌 , 以绝后患 。然而建文帝则以“骨肉至亲” , 婉言拒绝 。
后来在东昌之战中 , 这场战役以燕王的失败而告终 。然而在战争过程中 , 燕王身先士卒于军中搏杀 , 明朝大军完全能够将他杀死在战场中 , 可就是不敢对燕王下死手 , 要将其活捉 , 最后被燕王跑掉 。之所以如此 , 完全是因为建文帝心慈手软 , 对军中下了一道圣旨:“毋使朕负杀叔父名” 。《明通鉴》卷十二:是役也 , 燕王濒于危者数矣 , 诸将徒以奉上诏 , 莫敢加刃 。《明鉴纲目》卷二:棣以十馀骑逼庸营野宿 , 及明起视 , 已在围中 。乃从容引马鸣角 , 穿营而去 。庸诸将皆以帝有诏“毋使朕负杀叔父名” , 仓卒相顾 , 愕眙不敢发一矢 。
可见 , 明军有很多次机会将燕王杀死 , 可最终白白浪费 , 心慈手软终将会坏了大事 。
[朱元璋]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下一支王牌军队,朱允炆为何到死都没让他们出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整个靖难之役中 , 朱允炆犯了非常多的错误 , 除了上面说到的仁慈之外 ,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朝中无大将可用 , 以至于朱允炆用了李景隆这个草包 , 完全不会统兵打仗 , 在与朱棣作战时屡战屡败 , 最终导致自己丢了皇位 。
其实不管是仁慈还是无将可用 , 这并怪不得朱允炆 。笔者认为 , 发生靖难之役这种事情 , 最应该负责的其实是朱元璋 。朱元璋分封诸王 , 将皇族各大亲王一个个都派遣了出去 , 这使得朱允炆从成为皇长孙到登基期间顺风顺水 , 丝毫没有遇到过挫折 。生活在阳光下的朱允炆又怎么体会得到世态炎凉?
另外 , 朱元璋自建国以来设立锦衣卫与多种酷刑 , 杀害了大量开国功臣 , 其中大多数都是武将 。因此这就导致了朱允炆即位后朝中无大将可用 , 在平定燕王的叛乱时纵然兵多却无良将 , 始终没能取得太大的胜利 , 因此这也是朱允炆失败的重要因素 。而朱元璋 , 绝对要对此事负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