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评价纪录片《奇域:探秘新丝路》
看了前两集,看不下去了。1.编剧语言假大空,纪录片不纪实,很多地方夸大其词。2.很多介绍缺乏常识,说话想当然,感觉制作粗糙,没有纪录片应有的严谨。3.过程像在记流水账日记,空乏无味缺少内涵,没有纪录片的厚重感。4.这是一部过期了还混有鸡屎的鸡汤。
■网友的回复
在这个时间段出现的行走新丝绸之路的纪录片,不得不先提一下一带一路的政策。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理念在于加强同中亚和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中国同中亚及东南亚各国历史上有着共同的发展经历,文化相通,合作基础坚固,打造同西部邻邦及东南亚邻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奇域》纪录片中新丝绸之路就是“一带一路”中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在政策影响下,我国释放产能过剩的压力,沿线国家获得基础城建。未来我们与沿线国家的关系会越来越紧密,民间的交流也会越来越深入。不过因为地区冲突等问题,普通大众对于部分国家的了解十分有限。所以在这个时候通过纪录片的形式了解沿线国家的风土人情个人认为是十分有必要的。
然后说回纪录片本身
《奇域》这部纪录片有一个我个人非常喜欢的特点。很会利用碎片化的镜头,每一帧都充满着故事感,每一帧都可以单拿出来为当地风土人情做背书。而这些镜头的数量很多,表现的内容恰恰就是那些当地人真实的生活方式。从这点上不难看出摄制组对于素材的拍摄的用心。
拿先行片举例,我可以在开头部分的十多秒内截出很多富有故事感,表现当地风土人情的图片,并且每一张都可以用来印成明信片。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因为当地的风土人情确实充满着特色。
作为一部以旅行为题材的纪录片,美到失禁的画面也是加分项
纪录片其实也有很多不同的分类,《奇域》这部片子最吸引人的一点是他表现的角度,直接的,民间的,接地气的,生活化的,还有行走的路人望向摄像机的眼神。如果让我给《奇域》一个最短的评价的话。那就是真实
最后送上最喜欢的一句话
到各种地方多了解其他地方的人,这样才能反过来了解自己
-王小山
■网友的回复
说是纪录片,其是就是一部流水账。纪录片?说它是纪录片太侮辱这个名词在我心中的形象了。难道纪录片不应该给人深邃,给人以美感吗?这部纪录片?内容虚空,单薄,我一点都看不到作为纪录片应有的内涵。画外音小编也是个猪一样的队友。常识没有不说,语言空洞,漏洞百出,不和常理也是全篇处处可见。伊朗匠人铜绘技术,每个铜盘敲击上亿此次?能说出这句话的编剧,不是自己傻X,就是拿观众当傻X。按照每次一秒算,不吃不喝不停地敲,一亿次也得三年多,按照半秒算那就一年半多点。请问铜绘上有多少铜盘?按这时间算一个匠人一辈子能做几件作品?还有,真怀疑这剧的编辑还是不是中国人,连中国的枪的不认识指着56冲说这叫AK47。OK你不懂枪我不怪你,但是好歹你在播音之前查查资料吧?咱好歹是在拍纪录片诶,总不能像平时吹龙门阵一样张嘴乱说吧?幸好观众还是有一定的辨识度。
总而言之,这片的编辑给我的感觉就是通篇吹牛逼来吸引眼球,再时不时夹杂着一些微信朋友圈流行的鸡汤言论,对,就是那些让好多“穷游”的以为生活中只有诗和远方的文青们瞎折腾的鸡汤。在剧中处处可见,瞬间觉得整个纪录片这行的逼格都被拉低了。
■网友的回复
《奇域》纪录片我期待了很久,因为中东国家不像欧美那么受关注,一向是比较神秘的。然而看到正片之后,前几集还是很不错的,随着旅程的推进,王小山的情绪越来越高,而作业本、蒋方舟的加入,让节目的气氛也更轻松。然而十五集看完,让人越发失望。节目越到后期越流水账,看不到所谓的安全问题。王小山不断的鼓吹这是一群有信仰的人,信仰如何如何,人民如何如何。有意思的是8月22号,《侣行》第三季解封,1-25集全部上线。纵然剪辑了大部分,我们依然能看到中东国家所存在的宗教禁锢和战争创伤。土耳其有180万的难民,有些在2013年就到了土耳其,2年时间没有住处,没有工作,只能靠乞讨生活。270夫妻还专门去了难民海滩,当天晚上,海滩边上又飘来4具尸体。而《奇域》呢?王小山和蒋方舟在土耳其买了一条800块人民币的鱼,吃了一顿大餐。《侣行》大概是2014年底拍摄到2015年,而《奇域》拍摄是在2015年4月开始,前后间隔不到一年。希望看过《奇域》的朋友也看看《侣行》,就当是个广告吧,但兼听则明。以上。
■网友的回复
对于中国市场,纪录片一直是不太受关注的边角行业,但总有些人为了心中的某些愿景,或者说寄托,会拼命去做这些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譬如前些年悄然震动这个市场的《舌尖》。那么关于远方呢?我们活在方寸之间,所到之处也大多走马观花,总是某些卫视频道的旅游节目也似乎是被编排设定好一样,什么食物都好吃;什么景点都有趣;什么地方被播放后,总会迅捷的简历起旅游基地,来诓骗慕名而来的游客。有没有最纯粹的旅游的呢?信马由缰,看遍花香?《奇域:探秘新丝路》没有选取专业的节目主持,而是选了一个微博上的大叔,一个喜欢跟网民们娱乐大方,嬉笑怒骂的真性情。没有既定的文案,一切有感而发,走一路,看一路,公正客观,不做评价。只是把所有发生的事物摆放面前,供人们自行去想象背后的每个故事。饱受质疑的新疆腹地,用淳朴的眼神瓦解曾经的偏颇。巴铁巴基斯坦,那种天生对中国的友好,从每个人脸上的笑颜跃然而出。古老波斯的延续,伊朗用诗歌对唱纯净的灵魂。拜火教的起源,阿塞拜疆,一半海水,一半火焰。还有暂时还没播出的格鲁吉亚和土耳其,我相信《奇域》会带给我们更多不一样的感受。随手截图是桌面,真不是吹的。
塔吉克婚礼上的一幕,宣传片里看着特别震撼。
突然有种自驾去征服高原雪山的冲动,哈哈~ 【咋评价纪录片《奇域:探秘新丝路》】
巴基斯坦独立日的演唱会,好真实,我们在别人眼里是不是也是这样
这一刻,赶脚我也是一个战士,以后国庆得这么玩。
穿过千年黄沙,寻找被埋葬的故事
你的面容,带着圣言的庄重,连光都随你一起向主献礼膜拜。
伊朗的灯王之墓,除了璀璨,我已经词穷了。
宣传片里让我惦记了很久的红裙子,正片还没找到,期待~~
■网友的回复
《奇域》第一集有句话:任何伟大的事,都始于普通。《奇域》带着主旋律基因,但不装逼,不卖弄历史厚重,个体化的叙事语言获得广泛认可,甚至有人说它情怀和写实兼得,开辟了中国纪录片新的路径。所有这些,都基于一个普通人的视角。PS:有的人就喜欢某种余秋雨式的文案旁白,那是你的喜好,至少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我不喜欢。
■网友的回复
用余秋雨式的情怀说辞来掩饰认知的肤浅
■网友的回复
看了几集《奇域》,觉得实在看不下去了,感觉这就是一部流水账,缺乏纪录片的严谨,又没有综艺旅游节目的惬意,内容避重就轻,最让人受不了的是:主持人王小山为何从头到尾说话的时候喜欢摇头晃脑,双手还要比划来比划去,而且看镜头的时候眼神还要游离来游离去。明明就是去非英语国家,还要主动跟别人说英语,而且口语还很烂,有受访者和翻译在的时候,经常忽略受访者,只和翻译在互动,真实没礼貌呀!最让人受不了的是,在新疆边关口岸,王小山为啥双手放在衣兜里做主持?这样很没礼貌,他冷的话不会戴手套吗?这个主持人的任务是跪舔舔来的吗?真心不喜欢王小山这个人。
推荐阅读
- 怎样评价南非制作人(DJ)Black Coffee
- 怎样评价coach和Michael Kors的皮革材质和做工
- 怎样评价一个吃饭很慢,走路却很快的人
- 有啥起到反作用的广告,咋评价这些广告
- 有哪些做得比较好的美食节目或者纪录片?
- 当别人评价你说:你是一个很有思想的女孩时。你应该咋看待这个评价呢
- 怎样评价美食剧《忘却的幸子》
- 怎样自己给自己拍摄一部纪录片
- 逃离北上广,逃到青岛咋样谁能比较客观地评价一下青岛
- 啥是习惯性劈腿怎样评价习惯性劈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