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史上出身最低的皇帝:飘忽的理想难以照进残酷的现实( 三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先不说八股文章是否会限制人们的思维方式 , 只说这样选拔出来的人才 , 首要的便是尊崇礼仪与道德 。终明朝一代 , 整个国家都是以礼仪与道德在治理国家 , 上至君王 , 下至底层农民 , 都不是在尊崇法律 , 而是在遵守固有的礼仪与道德 。
尊崇传统的礼仪与道德 , 朱元璋是希望建立一个传统的简朴的农业社会 , 农民一辈子好好种地不要想东想西 , 官员们简朴度日处理政务 , 其它各行各业也各司其职 , 王朝就这么永永远远地稳定下去 。
『朱元璋』史上出身最低的皇帝:飘忽的理想难以照进残酷的现实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但任何事情走向极端都是会出问题的 , 朱元璋极端地希望所有人按照他从书上看的理想社会的形态行进 , 但人们的生活不是理想 。官员们在礼仪的组织下 , 跟民间的经济发展是脱节的 , 没有随着形势发展而调节的能力 。
官吏地主想要买更多的土地 , 农民没有钱了想要贷款 , 高利贷便盛行 , 大明王朝没有任何跟经济相关的处理方案 , 底层的土地流转便极为迅速 。
所以大明王朝表面上人民各司其职 , 安稳度日 , 但底下买田卖地 , 高利贷盛行 , 农民失地严重 , 大明王朝立国百年 , 国家账面上的耕地已经减少到了一半 。明朝初年 , 统计全国土地总数为八百五十余万顷 , 到了弘治十五年(1502年)则只有四百二十余万顷 , 减少了一半 。
封建王朝最不稳定的一件事情就是土地高度集中 , 孟子说:“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土地高度集中在大地主大官僚手里 , 失地农民过多 , 一旦遇到天灾人祸 , 便是农民起义的开始 。
『朱元璋』史上出身最低的皇帝:飘忽的理想难以照进残酷的现实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到了大明王朝的末期 , 崇祯年间 , 一边气候异常一边需要在辽东抵御满清入关 , 大明王朝便被失地饥饿的农民给推翻了 。总结:
大明王朝的奠定者朱元璋可以说是一个文韬武略的帝王 , 他自称出身“淮右布衣” , 从社会最底层的贫民阶级成为一国君主 , 执政三十一年 , 开创了大明王朝初期的稳定局面 。
但朱元璋也是一个极度的理想主义者 , 他想建立一个“四书”上面所讲的理想社会 , 却忘记了“四书”的作者已于千年前作古 , 任何事情走向了极端都是不合时宜的 。
朱元璋希望全国的官员都过简朴的生活 , 给予官员的俸禄极低 , 导致王朝后期官吏贪污盛行难以制止;他裁撤宰相 , 希望集权于君主 , 他的后世之孙却难以忍受诸多政务 , 设立“内阁”导致王朝文臣坐大;他用礼仪与道德治国 , 却忘记了世间事务不能全用道德来裁量 。
可以说 , 大明王朝后期出现的混乱局面 , 根子是在朱元璋时期奠定的 , 一个君主的理想必须立足于现实 , 才能成功 。
欢迎关注@二凰士 欢迎有感兴趣的伙伴在评论区留言与我讨论~
参考文献:
《明史》
《明太祖实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