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从母系氏族到贞节牌坊,贞节观念是如何一步步“绑架”女性( 二 )
如果把中国古代女性的贞节观念划分为几个时期 , 那宋朝中期以后就是所谓的严格期 。由于程朱理学的盛行 , 传统礼教的重视程度不可比拟 。三纲五常也成为了被大肆宣扬的内容 。“君为臣纲 , 父为子纲 , 夫为妻纲” , 也就是说臣子要听君主的 , 儿子要听父亲的 , 妻子要听丈夫的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 , 妻子和丈夫的关系并不是对等的 , 而是与君臣一样 , 具有从属关系 。妻子成了丈夫的“附属品” , 字里行间中无不透露出严格的等级制度来 。“夫为妻纲”也被朱熹所重视 , 他认为夫妻构成的家庭式人伦关系得以产生的基础所对应的行为规范是“节” 。由此 , 他极力赞扬节妇 , 并排斥夫死改嫁的做法 。周敦颐的《通书》中也曾有言:“礼 , 理也;乐 , 和也 。阴阳礼而后和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万物各得其理后和 , 故礼先而乐后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朱熹像
到了明朝 , 妇女的贞节观念进一步加强 。甚至于官方直接出台了妇女守节的奖励政策 。《明会典》规定只要是寡妇守节到了五十岁 , 不但本人可以得到旌表 , 家人还可以得到奖励 , 免除差役 。正是因为官方的错误引导 , 女性的贞节观念慢慢变质 , 不再是单纯的道德上的束缚 , 变成了一种获取实质奖励免除差役的手段 。也因此 , 守节人数急剧增加 , 由最初的几十人激增到了上万人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明会典》
经历了宋中期以后的严格 , 明朝的极端倡导 , 女性的贞节观念到了清朝不可能不狭隘和偏执 。从官方到民间女性都被一种守节的观念笼罩 。每年各地政府都要向官府推荐节妇烈女给予表彰 , 这俨然成为了其“政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如此 , 各地也开始大肆修建节孝祠、贞节牌坊等标志性建筑物 , 成为地方民俗观念的代表 , 以此彰显所辖区域的精神面貌 。事迹特别突出的女性还会被皇帝题匾赏赐 , 列入正史和地方志 。如此一来 , 贞节观念似乎成为了一种全社会的宗教性信仰 。女性的生命也彻底被贞节纠缠在一起了 。夫死守节成了天理 , 就算未过门 , 有婚约 , 夫死也要尽节 , 被男子调戏亦要寻死以表清白 , 酿成了无数人间惨剧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贞节牌坊
正是因为宗法制的一步步发展以及儒家伦理这一方面的僵化 , 贞节观的作用范围慢慢扩大 。它逐步演变成了统治阶级维护统治 , 安定社会的政治手段 。女性的贞节从单纯的个人问题演变成了社会问题 , 从道德伦理变成了社会伦理 。女性就这样一步步被贞节观念所“绑架” 。现在来讲 , 对于爱情和婚姻的忠贞是一种值得提倡的个人选择 , 但偏激的守节观念就是我们应当批判的封建思想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 , 大家对贞节观念能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 。
【「古代」从母系氏族到贞节牌坊,贞节观念是如何一步步“绑架”女性】感谢您的阅读 , 我是作者玖七 , 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 , 欢迎关注我们的东方号苏家酒窖 , 每天收获一点有趣的文化资讯 , 也欢迎评论与我们交流哦!如果有想进一步了解的传统文化 , 也可以留言告诉我们 , 小编会为你“定制”哦!再次感谢您的阅读!
推荐阅读
- ■南阳历史上最具代表性十大人物
- #逃跑#古代“灭九族”为什么都不逃跑?原来逃跑才是最大的愚蠢!
- 「」【敦煌小常识】供养人—中国古代人物画像的集大成者
- :历史上的四大冤案,没有最冤,只有更冤
- ■在古代,为什么除掉对手总喜欢摔杯为号?原来有这三个原因
- 历史@古代青楼女子的暗语,现在成了口头禅,尤其是年轻人天天说!
- 中国古代史:在没电的古代,人们是否天黑便入睡?说出来你别不信
- 文化:古代诛九族,嫁出去的女儿、女婿诛不诛?
- 「」古代的人拿着刀对砍,为何刀都砍不坏呢?
- 「倚数」杜贵晨:“倚数”称名和“倚数”谋篇(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数传统与数理美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