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恋国风」为何在历史上被赞贤德?,《清平乐》中垂帘听政的宋朝皇后( 二 )


而宋英宗的皇后高氏则是曹皇后的外甥女 , 出身勋贵世家 , 她曾以太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 , 但被后人评价说她是“女中尧舜” 。
向皇后是宰相的孙女 , 孟皇后、谢皇后也皆出身名门官宦世家 , 从小都习得诗文教化 , 颇有文化素养 。
而另一些出身不详的垂帘听政的皇后也大都有学识 , 接受诗书礼仪与传统文化教化 , 遵守三从四德 。 我们常说的“三从”出自《礼记·丧服·子夏传》 , 指的是“未嫁从父 , 既嫁从夫 , 夫死从子” 。 而“四德”则由《周礼·天官·九嫔》记载 , 指的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这四德 。 遵从三从四德是古代闺房女子的基本功 , 同样也是成为皇后的基本操作 。
「恋恋国风」为何在历史上被赞贤德?,《清平乐》中垂帘听政的宋朝皇后
文章图片
上图_高滔滔(1032—1093年) , 宋英宗的皇后 , 宋神宗赵顼之母
除此之外 , 宋代程朱理学盛行 , 这种新的儒学重视对人的个性和私欲的控制与压制 , 要求人“存天理灭人欲” , 更对妇女提出了节操意识 , 要求妇女重视贞操 , 从而压抑了女性的诉求 。
出身门第和具有知识素养的皇后们 , 作为万民之表率 , 则极其重视个人的言与行 。 在垂帘听政的时候也深受理学影响 , 常与辅臣一同讨论军国大事 , 而不随意武断判决 。
所以说古代传统女德和理学也是规范皇后行为的一大准则 。
「恋恋国风」为何在历史上被赞贤德?,《清平乐》中垂帘听政的宋朝皇后
文章图片
上图_刘娥(968年—1033年) , 章献明肃皇后 , 宋真宗赵恒皇后
3.虽然垂帘听政但是权力不大
虽然皇后在成为垂帘听政者之后 , 被先帝赋予垂帘听政的作用 , 帮助幼小的新君处理政务 , 拥有一定的权力 , 但仍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 , 无法成为宋代权力的中心 。
宋真宗皇后刘皇后共垂帘听政了11年 , 直到她去世时 , 23岁的宋仁宗才亲政 。 但是在刘皇后当权的时候 , 对政治极其具有欲望 , 宋臣均担心她会“行武后故事” , 即害怕武则天称帝类似的事情再次出现 , 于是都极力阻拦 。
在群臣的阻拦之下 , 刘娥只能压抑本心 , 仅仅成为一个垂帘听政的太后而不是女帝 。 但是刘皇后在临终的时候竟然还打算令宋真宗的妃子 , 后来的庄惠太妃杨氏继续听政 , 群臣只能隐瞒遗诏 , 最终归权给了宋仁宗 。
「恋恋国风」为何在历史上被赞贤德?,《清平乐》中垂帘听政的宋朝皇后
文章图片
上图_宋仁宗 , 赵祯(1010年—1063年)
后来听政的太后们皆因有这样的先例而被多加限制权力 , 又加上后来的太后们大都没有刘娥这样独揽大权的野心 , 对政治也都是一副群臣说什么就是什么的态度 , 权力虽听起来大但也不怎么在乎 , 等皇帝大了或者检验期过了 , 都会还政给皇帝 。 所以倒是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 。
而至于有些喜欢大包特揽听政的皇后们 , 小皇帝们和群臣都是十分宽容的 , 小皇帝们只要最后熬到太后们寿终正寝将权力还给自己就行 。 虽然这颇有些卧薪尝胆的意味 , 但也会对太后说尽好话 , 毕竟是自己亲爹或者亲爷爷的老婆 。
对于大臣们来说 , 只要最后愿意还政给皇帝 , 皇后都是好皇后 , 倘若还有点作为造福于民 , 凭啥不能说她贤德呢 。
参考文献:《宋史》《礼记·丧服·子夏传》《周礼·天官·九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