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夏朝的历史和考古困境( 二 )


反之 , 曾经臣服于商朝的周人则直到周文王末年三分天下有其二时才敢称王 。这就证明这些称王的商人领袖从未臣服于任何势力 。
《史记》等古籍也并未说过商人曾经臣服于夏朝 。
【「甲骨文」夏朝的历史和考古困境】商人曾经臣服于大禹 , 倒是确有其事 , 甲骨文里也多次出现禹字 , 顾老教授据说还因此讲过大禹是条虫(这个传说大概是瞎编的 , 顾的原话是说禹字和虫有关 , 并进而推论出当时流行虫/蛇崇拜等等 , 这倒是很明显) 。
禹是受商朝人崇拜的 , 但他的后裔呢?
似乎根本没什么出息 , 始终被商人压过一头 。
从《史记·夏本纪》就可以看出 , 五分之四的篇幅都在说大禹 , 剩下五分之一说他的后裔 。四百年内他们就干过这点事 , 而且怎么看怎么像编造的 , 因为它和《商本纪》的情节太相似了:
夏启建立夏朝之后 , 夏朝总共出过3件大事 , 即有过氏灭夏、少康中兴和夏桀亡国 。前二件事可以合并为一件 , 它与有易氏杀害商王亥 , 尔后王亥之子上甲微在河伯的协助下攻灭有易氏(极可能就是《尚书》里所谓的有扈氏) , 为父报仇的情节异常类似 , 甚至连时代也基本相同(公元前19世纪左右) 。
夏桀亡国的过程似乎有许多细节 , 可是又都与商纣亡国的故事如出一辙:国王年轻时有才气 , 立过功劳 , 然后骄傲自大 , 沉迷酒色 , 宠幸邪恶的王后和几个坏蛋 , 诸侯甲劝谏被害 , 诸侯乙先被囚禁 , 然后被释放 , 诸侯乙仁义明德 , 吞并邻邦 , 最后讨伐国王 , 国王一战而败 , 都城不守 , 战争就结束了 , 王朝就更迭了 。除了个别细节之外 , 它们一模一样 。
难道一个绵延了四百多年的王朝 , 就留下了这么点历史故事吗?甚至民间传说也很少 , 而且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说大禹的 。看来 , 就连古代的说书人和听众也对夏朝没什么兴趣 。
另外 , 殷墟也不是商朝的开始 , 而是只代表着商朝的晚期 。各种古籍都记载 , 商朝曾经多次迁都 , 而安阳殷墟是其中最后一个都城 。
所以 , 年代比殷墟更早的二里头遗址完全有可能是商朝前期的某座城市 , 因为商朝在公元前16世纪以前就存在着 。这也是几十年来最被怀疑的一种可能性 。也不能排除它是另一个方国 , 例如传说灭夏的有穷氏部族的城镇 。
总而言之 , 按照甲骨文的记载 , 夏朝是不存在的 , 或者说是不被商朝人承认 , 而只被周人承认的 。按照《史记·周本纪》记载 , 周人的祖先一直在夏朝当官 , 后来看到夏朝衰败 , 才从山西西南部迁徙到陕西去自立山头了 。周人对夏人感情深厚 , 倒并不意外 。
有夏禹 , 无夏朝 , 这似乎很难以理解 。如果说少康、夏桀等夏朝君主都是后人凭空编造的 , 似乎更难以接受 。我们不妨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审视这段历史 。
古籍说夏朝虽亡 , 但其核心部族并未衰亡 。一部分人跟着夏桀流放到鸣条 , 另一部分人跟随王子獯粥北上 , 其后代就是匈奴 。商朝武功赫赫 , 对外扩张不断 , 不会和这两支夏人的后裔失去联系 , 特别是此后日益强大的匈奴人 。许多证据都显示 , 夏朝其实也没有在公元前16世纪灭亡 , 而只是转移了阵地 。不少考古学家都怀疑 , 夏朝的后裔便是商朝的劲敌土方 , 也就是《诗经》中所谓夏禹开创的下土方 。直到武丁时期 , 土方对黄河流域的威胁才基本上被消除 。
真正的学者毕竟是非常严谨的 , 和我交流的几位老先生便是如此 , 他们严谨到不可思议的地步 , 所以虽然有许多有趣的观点 , 却不肯把它们写下来 。实际上 , 反对将陶寺、二里头等地陶符称为文字的主要反对意见并非来自国外 , 而是来自他们 。也许再过几十年 , 下一代中国历史和考古大师们考证起来会比较大胆一点?
大胆假设 , 小心求证向来是广受推崇的学风 , 我没有本事小心求证 , 只能在这篇小文的结尾作一大胆假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