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历史文化研究』绩溪,我的第二故乡——小三线生活拾零( 三 )
洪水过后 , 溪流又恢复了平静 , 哼唱着催眠曲 , 潺潺而过 。 我们爱它 , 它是绿池 , 是夏天降温的好去处 , 不会游泳的我 , 也情不自禁地投入了它的怀抱 。
山里的环境就是这样 , 发起怒来让你颤栗 , 平静起来犹如温柔少女 。 直到现在 , 还让我常常怀念 。 现在 , 每年春夏时节我都会去农家乐 , 就是去找寻那时的感觉 。
五、山里的民生
开门七件事样样不能少 , 初到后方生活上的不便 , 常常困绕着我们 。 然而在市政府关心下 , 为我们提供了不少方便 , 条件一天天好起来了 。
当时的生活日用品都是从上海运来的 。 大米是当地产的 , 不久办起水厂、煤厂等 。 整个后方基地还办了个农牧场 , 终于能吃到上海品种的蔬莱 。 夏季还有雪糕、冰砖 。 随着工厂的建设 , 我们的生活设施也愈来愈完善 , 煮饭有蒸饭箱 , 打开水有老虎灶 , 想穿新衣到缝纫组 。 买菜就更方便了 , 只要在莱蓝里放上写有菜名和数量的纸条 , 下班后付了钱拎起来就可回家煮了 。 想改善伙食 , 可以到食堂买卤味和炒菜 , 生活上一切所需 , 厂里都一一为你想到了 。
本文插图
小三线的工厂 , 由于建在山区 , 所以后勤设施配备很齐 , 可谓麻雀虽小 , 五脏俱全 。 保健医生来自上海的仁济、红房子等医院 。 小毛小病不在话下 , 许多疑难杂症也是他们发现的 , 一般的外科手术也能进行 。
当时有位产妇来不及送县医院 , 红房子来的医生当机立断在产妇家搭起了手术台 , 封窗 , 消毒 , 一切都做得干净利落 。 当婴儿呱呱坠地时 , 家属感激 , 职工敬佩 , 老乡赞叹 , 医生宽慰 。 如今已当了妈妈的她是感受不到那惊心动魄的一幕的 。 后来从上海迁来了一家医院落户在绩溪县城 。
随着岁月的增长 , 孩子们一天天长大 , 托儿所 , 幼儿园 , 子弟小学都办得正规起来 。 也有不少在上海就学的孩子 , 每年的寒暑假 , 厂里会安排接送两次 , 开始孩子和父母分别时总要哭闹 , 日子久了也就习惯了 , 孩子们只当是每年两次游山玩水 。
厂里对成人教育也很重视 , 青年人学文化 , 学技术很普遍 , 也许是想脱离山沟艰苦的生活 , 也许是想找份好工作 , 不管出于何种动机 , 当时有不少青年人相继考上大学 , 艰苦的环境确实能让人产生奋发努力进取的精神 。
六、不舍的惜别
一眨眼的功夫 , 十八个春秋过去了 , 我们的青春也献给了小三线的建设事业 。 小三线建设后期已经不生产军用品 , 生产民用产品又赔本 , 工人收入不高 , 久而久之我们这些山里人的思乡情绪愈来愈重 。
大伙儿都说老人家睡着了 , 重任已完成 , 形势也不需要备战了 , 该回家了 。 不知说了多少个今冬明春 , 终于给盼到了 。 三线工厂调整 , 我们即将离开山沟 , 重返大上海发光发热 。
走在亲手修筑的水泥路上 , 看着艰苦创业办起的工厂 , 六层楼的公房 , 还有隔溪相望的老乡 , 不敢相信从此就要离开这里 , 喜悦和惆怅就像一张没有头绪的网 , 罩在每个人的心头 。
还是老乡通情达理 , 叶落总耍归根 , 只要别忘了咱们 , 万一到上海走个亲访个眷 , 可别把我们往外赶 。
真的要走了 , 每天都有搬家的车流 。 与初来时不同的是 , 这次搬家、打包、装车等重活 , 都让老乡抢着干了 。
本文插图
临走的前一天 , 总有些乡亲乡邻来串门唠叨一番 , 有叮嘱 , 有难舍 , 有祝贺 , 也有留恋 , 有人的地方总有情感 , 何况这十六年的朝夕相处 , 情深谊长!
车驶出驻地 , 向公路拐弯时 , 泪眼模糊的我 , 看着车窗外老乡伫立欢送的场面 , 心里情不自禁地呼唤着:再见了 , 相伴左右的山山峦!再见了 , 滋润心田的登源河!再见了 , 皖南山区的老乡………
推荐阅读
- 「唐朝」历史上的唐王朝,为何始终都拿“河朔三镇”没有办法?
- ■南阳历史上最具代表性十大人物
- []为什么司马懿的历史评价极差?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时他早已死了
- :历史上的四大冤案,没有最冤,只有更冤
- 「李园」历史上真实的黄歇,只因贪名逐利沽名钓誉,终遭小人暗算下场悲惨
- ■历史上不存在的四个人,他们的名字却被人熟知,至今还有人相信
- #历史#他是个欺男霸女的恶棍,写了一首诗却流传千年,这首诗你也都学过
- :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后,寡居10年寿终83岁
- 【历史】朱元璋最恨一个姓,下令:男世世奴,女代代娼,后代纷纷改姓!
- 历史:岳家小将第一猛:武力可比高宠,金国猛将前三强,他一人斩杀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