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许飞:要么死,要么死磕

1
少年时代的许飞 , 曾以为自己很快就会变成有钱人 。
1997年 , 12岁的许飞 , 带着梦想和父母的期许 , 从吉林四平来到北京 , 在一家私立艺术学校学习音乐 。
一天路过西单 , 繁华的街景让她心生向往 。“那个楼怎么那么多玻璃 , 得多少钱呢?”许多年后 , 她向火星试验室回忆当时的心态 , “然后 , 我觉得遍地都是有钱人 , 我很快也会成为有钱人 , 会像他们一样住在有飞速电梯的住宅 。”
12年前 , 解放军艺术学院大二学生许飞借助选秀节目刚出道时 , 似乎可以更加坚定这一想法 。
通过层层PK , 她最终以全国第六名的成绩 , 成为那个夏天最热的新星之一 。
“在那个大街小巷都谈论‘超女’的年代 , 我不是很刻意也不是很随意地进入了大众的话题 。这个话题的热度 , 让我很顺利更轻松地发唱片、开演唱会、在网络上曝光……有人喜欢我的歌 , 有人认出我的人 , 有人传播我的事 , 我体会到了成名的快感 , 周旋在成名的浮躁里 , 克制着成名的困扰 。”2016年 , 她在微博长文《少年去游荡》里写道 。
『』歌手许飞:要么死,要么死磕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006年8月 , 许飞的歌迷自发在南京街头为许飞拉票 图/视觉中国
然而 , 接下来的故事并没有按她希望的那样发展 。
短暂的成名效应过后 , 她不仅没能迅速变成有钱人 , 还因为与经纪公司解约背上了300万元债务 。
她不得不努力创业 , 赚钱还债 , 并习惯了每天用长跑来纾解压力 。
回头看 , 当年的一夜成名 , 于她来讲 , 更像是一次高台跳水 。大量的水花过后 , 她长时间停留在水中 , 时而深潜 , 时而浮出水面 , 鲜有再激起大的动静 。
『』歌手许飞:要么死,要么死磕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007年9月 , 许飞为电影处女作《飞行日志》拍摄的剧照
而观众席上 , 看客早已散尽 。
2017年初 , 因李健在《歌手》舞台深情演绎的一首《父亲的散文诗》 , 让原唱许飞被很多人重新审视 。
同年4月 , 岳云鹏听到这首歌后 , 在微博上动容写下数段关于去世父亲的回忆:“不知道有没有人帮我谱曲……好想父亲 , 真的好想向老天爷要几个小时的时间 , 好好跟父亲吃顿饭 。”
看到岳云鹏的微博 , 许飞在评论里问:“我能试试吗?(你有时间录唱吗?)”
这次简短的互动 , 最终促成了由许飞作曲、根据岳云鹏回忆创作的《如果有个直达天堂的电梯》的诞生 。
许飞背着吉他唱给岳云鹏听 , 唱了3句 , 岳云鹏就哭了 。
这首歌被她收进了新专辑 , 还有一首则是与姚晨合唱的《一些规律》 。
许飞的作品里 , 散落着大量小人物的故事和感受 。而她本身 , 一直以来 , 实际也是个“小人物” 。
许飞出身于普通的工人家庭 , 父母无力给她太多城市生活的指导 。年纪尚轻的她也远未意识到 , “北漂”和“改变命运”背后将会是怎样的付出 。她只是厌倦在北方小城继续枯燥的学业 。
『』歌手许飞:要么死,要么死磕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舞台上的许飞 图/视觉中国
在那所寄宿制式的艺术中专 , 许飞天然觉得她的同学有两拨 , 一拨是本身来自北上广的孩子 , 打小就学习各种乐器;另一种就是山沟沟里来的 , “像我这种 , 就特别远的地儿来的” , 到学校学音乐之前根本没有摸过任何乐器 , 没有经过任何音乐的熏陶和培养 , “也就是听过一些磁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