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官方没把武汉解封当成“胜利”宣扬,传递出这样的信号

武汉定于8日零时开放离汉通道 , 在武汉实施"封城"76天之后 , 这一时刻终于到来 。 官方没有把这一重要时刻当成"胜利"来宣扬 , 而是强调"零新增不等于零风险 , 解封不等于解防" , 传递出的信号是要给人们的兴奋降温 。
「武汉」官方没把武汉解封当成“胜利”宣扬,传递出这样的信号
文章图片

▲1月23日10时 , 武汉市关闭离汉通道 , 实施封城管理 。 图据新华社
这是湖北省开放离鄂通道两周后的进一步行动 。 目前各地的人们对湖北和武汉人的前来还有一定的担心 , 围绕这种担心在有的地方甚至发生了摩擦 , 但这一切更像是一个动态适应过程正常经历的波折 。 武汉市最早"封城" , 又赶在头一波"解封" , 围绕它形成了难以置信的城市治理探索性实践 。
中国人现在既要打开武汉城 , 又没有彻底放心 , 之前湖北省"解封"又确实出了个别新的病例 , 我们就是这样有些"矛盾着"在往前走 。 舆论中实际上也有两种声音 , 分别反映担心和对全面恢复经济的期待 。 武汉人有的欣喜于"终于熬到头了" , 也有些人抱怨"解封"不彻底 , 武汉的管控并未完全放开 。
「武汉」官方没把武汉解封当成“胜利”宣扬,传递出这样的信号
文章图片

我们认为 , 中国既大胆又谨慎地往前走 , 看上去有点矛盾 , 但恰是积极稳妥的 。 武汉的封与解都没有前例可循 , 之所以当时封对了 , 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 , 相信科学 。 如今还是要依靠科学 , 根据现实情况摸索确保疫情不二度暴发前提下的复工复产 。
我们必须要有逐渐让武汉正常化的勇气 , 依靠已经建立起来的防疫体系控制住武汉有可能尚未完全排查干净的风险 。 必须看到 , 这个世界已经很难把病毒排除干净了 , 追求绝对安全不再现实 , 我们需要有能力与风险并存 , 抑制住不让它发生破坏性失控 , 构建起我们新的生活 。 如果说当前状态下的武汉仍然不能够逐渐复工复产 , 它不百分之百安全就继续封着 , 坚持这样的标准长期看完全不现实 , 它有可能导致其他严重问题 。
然而"解封"武汉 , 防控就大撒把了 , 那等于是轻易放弃对之前成果的保持 , 任由隐藏的风险再次扩散 , 积聚力量 。 这肯定不可取 。 中国的国情给了我们积极防控的力量 , 欧美被迫半推半就地朝着"群体免疫"偏移 。 中国大大减少了生命损失 , 我们必须把自己的路走到底 , 对继续坚持防控决不能动摇 。
「武汉」官方没把武汉解封当成“胜利”宣扬,传递出这样的信号
文章图片

未来的战斗会相当复杂 , 我们要同时追求几个目标 , 它们至少看上去有时候会是矛盾的 。 中国要想把好不容易获得的战略主动性保持下去 , 我们就必须有能力把复工复产复消费与继续抗疫结合、统一起来 。 做不到这一点 , 真正的胜利就不会在前面等着我们 。
什么叫把它们有效统筹起来了呢?最基本的标准是:中国的复工率达到世界上主要经济体的最高水平;中国不再发生疫情的较大规模暴发 , 零星的感染链出现在所难免 , 但每一个感染链都能够被及时掐灭 , 全国防控形势总体保持稳定 。
中国人在心理上要更加强大起来 , 不再因为某地出了新的病例就神经紧张得不得了 。 各地政府则要在推动复工复产的同时 , 眼睛对疫情的每一个苗头永远睁得大大的 。 这是对中国全社会极其严峻的综合考验 。
在西方国家 , 只能做相对简单的事 , 比如在疫情还很不明朗时就主张复工 , 宣扬"拐点来了" , 使防控形势面临反复恶化的巨大风险 。 美国股市大升大降 , 其实是市场对形势焦躁、恐惧的折射 。 中国不能这样 , 我们的恢复需要一步一个脚印 , 走过的路 , 决不能回过头来再走一遍 。
【「武汉」官方没把武汉解封当成“胜利”宣扬,传递出这样的信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