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应该怎么样度过我这样算是荒废吗

刚刚毕业,这是我的故事,与你有相似之处,供参考:
学位授予仪式上,我从宽大的学士服袖子里探出双手,接过毕业证书,那是个墨绿色的大本儿,我轻抚它的封皮,整密的荔枝纹路波折不断,恰似我大学四年的脉络,伫立在台上,回想着四年里因为专业成绩遇到的每一次危机,“毕业证书”四个金色的大字,刺的我只想流眼泪
我可以揣测出其他同学上台拿毕业证时的心理,他们或意气风发,完成人生的这一个节点,展望未来;他们或想起为自己自豪的往事,可能是一次奖学金、抑或是高高的绩点;他们或从从容容,什么也不想,因为这是自己应得的。只有我此刻的心理,可以说,异常的复杂。有很多愧疚,惭愧于自己的专业水平;有稍许欣喜,因为再也不用过提心吊胆的日子;还有一丝幸运,感慨每一次遇到的危机,好几次只差一点点就被编级,都熬过去了
没错,我是个差生,差的不折不扣,差的令人发指。5分之差,我与第一志愿专业擦肩而过,被调剂到了日语,一开始我并不畏惧,自带衡水中学毕业生光环的我从不畏惧学习,然而远离家乡进入大学以后,也许是紧绷的弦突然放松了,上课走神,翘课,最后连影儿都没了...学习的那条弦越来越松,以至于变成了放纵,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人的谈话,劝说甚至威胁,也曾试着改变,但最后都选择了妥协放弃,而后积重难返,而后沦为差生
从小到大,我的成绩一直中等偏上,高二高三经过努力甚至坐稳过全班第一的位置,曾经引以为傲的成绩如今成了困扰,每一次师长的指摘以后,我并不是不为所恸的,谁都有自尊心,更何况我又是个特别要强的人。说实话,每一次期末考试前后的两个月,是我最难熬的时候,考试前别人都去图书馆了,我也去了,但不知道从哪儿开始学;考试的时候更不用说了,全场懵逼;考试以后,踏上回家的火车,面对即将到来的亲朋好友的询问,甚至想坐过站。没错,上大学以来,我从未特别主动的买过火车票,原因很简单,考试完不敢坐T66回家,回家后不想坐T65回学校,不知道怎么面对下一轮的不知所措
大一上学期的期末,记得那一年的冬天特别冷,学校还没装空调,我和朋友紧紧靠着小太阳,衣服里塞着暖宝宝,我专心的运营自己建的人人主页,那时在学校里已经小有名气了,看着粉丝从0涨到500,到1000...以至于让我忘了还有期末考试这个茬儿——结果可想而知,8门和日语有关的挂了5门,当时的系主任打电话到我家里建议我退学,毫无疑问,十分在意成绩的爸妈愤怒异常、以至于对我绝望......对于我而言,那一年的冬天真的特别冷,不论南方还是北方
【大学应该怎么样度过我这样算是荒废吗】 大一下,热爱的社团竞选部长,当时我被原部长寄予厚望,竞选职位可以说是唾手可得,我信心满满的做好ppt,买好西装,打好领带,可是最终却连竞选资格都没有,因为我的绩点还不到1.0
同样是大一下,那时我想要参加“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想法和策划案都已经写好,无奈辅导员以绩点太低为由拒绝了,可能是我的争取感动了学院领导,书记为鼓励我的学业,和我签下带有“对赌”性质的君子协定——书记同意我代表学院参加挑战杯,我答应书记按时上课,在成绩上赶上其他同学。但后来,我赌输了
大三上,我像往常一样收到学业红色预警通知单,已经麻木了,也不担心,因为当初填成绩单邮寄地址的时候,我预见了未来要发生的事,所以大学四年的成绩单最终都会被寄到我的高中死党家。当时的我刚刚当上摄影协会会长,踌躇满志的拍摄学校的延时宣传片,上课铃声快响的时候,我和我的舍友都出了宿舍,只不过三个去了教室,带着书本;一个去了鼎山,拿着相机。之后,《洵美南邮》的火爆不仅刷爆了朋友圈,也招来了刚换的辅导员,她找到了沉浸在荣誉里的我,和我说,学院要严格执行旷课三分之一以上没有期末考试资格的规定,我不以为然,依旧办活动,出风头,甚至找了实习,去上班,不上课,最终我大三上的一半以上课程上没有分数,只有“旷考”两个字
大三下,我带着将近30个学分没过的成绩单依旧到处采风,与社团里的朋友谈笑风生,《邮迹》的热度更高,甚至拥有了梦寐以求的首映式,和校外媒体的采访,我深深投入其中,感受着从未感受过的荣光,再一次忘了专业......大三下的期末考试结束后,真正的危机来了,我当时总共欠了36个学分,学籍手册上白纸黑字的写着:欠>30个学分,进行编级处理;欠≤34个学分,可以申请编级试读(就是可以升大四,但是是试读,好比“刀下留人,秋后再算账”),不论哪个条件,编级对于我而言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记得当时那段日子何其颓废,一面央求着各种人,关于成绩,得到过好心人的分析劝说,但更多的是板着脸说不可能;一面是不分白昼的打着游戏、喷队友,疯狂的释放自己,麻痹自己,逃避着一切;一面是不敢与爸妈联系,即使电话通了了也保持平静如常,独自承受压力;一面是着手准备编级之后事宜,了解政策,想尽办法避免再编级......那两周,真的不是人过的,我看过了所有贴吧的相似情况,背熟了所有制度政策,也从白金掉到了黄金
侥幸的是,制度上的≤34个学分不包括限选科目,而我欠的36个学分里有4个是限选科目学分,所以,最终以两分之差避免了编级,进入了大四试读
但是,正因为那两周对政策的疯狂查阅,我也知道了这么一条规定:大四上升大四下,如果欠>16个学分还是要编级,而我在把大四所有课程都通过、把重修的上学期所有科目都通过的前提下,正好等于16个,挂一科就完蛋。所以,大四上学期,整整一学期,我根本不看秋季招聘,放弃了已经报名的考研,也终于上满了三分之二的课,试着去学会一点,再学一点。而就是那个周围遍地职业装的时候,就是那个同学们纷纷准备论文的阶段,只有我在深夜依旧挑着灯,啃着他们已经学过的大一大二的知识点
是的,如果有人问我,大学四年你最骄傲的是什么?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他,不是手里拿到的好几个offer,不是浏览量超过十万的文章,不是南京电视台的专访,而是:我的同学依旧是我的同学,而没有变成我的学姐学长
就在前几天,清欠考试过后,我打开教务处查成绩,看到自己的绩点是1.79,毕业的学位要求是1.80,差0.01。这一次,我竟没有慌张,我变得无比平静。历经太多的预警、危机、侥幸、化险为夷,也许真的躲不过惩罚吧,我主动把我的情况汇报给了院里管学习的老师,听候处理,最后的结果是,自主学分算一门科目,十个学分,算入绩点。而经常参加比赛并得奖的我自主学分高的离谱,所以把绩点拉上来了,1点8几吧
再一次侥幸的涉险过关之后,说实话,我没有一丝欣喜,真的累了。我遇到的这些...恐怕谁都没有类似的经历,专业成绩就像一个魔鬼,时不时的过来提醒我一下,你大学要完蛋了......除了写出来的这几件大事,还有无数小事,这些危机一轮接着一轮,一波未愈一波又起,狼狈的我奔走于其中,身陷其中,面对、承受、奔波、哀求...之后又是更大的面对、承受、奔波、哀求......我对它说:别烦我,可是它完全不理会我;我疯狂的奔跑,试着逃避它,但是根本无法逃离它的掌心;我寄情于其他领域,我在其他领域分秒必争的自学,执着的掌握领悟,疯狂的创造作品,收获名利,我想摆脱它,我想忘了它,我想用其他领域的自信填补专业成绩的自卑,然而却始终因为这个魔鬼而无法集中身心
你真的很难想象,一个本身就很矛盾的少年,在这个原本就很矛盾的年纪,却还要面对外界充满矛盾的评价,一面是铺天盖地的赞誉,另一面是惨不忍睹的分数;一面是朋友圈的赞、微博无数次转发,另一面是面对即将到来期末考试的不安和自我谴责;一面是去领奖,去采风,去接受采访那些溢在嘴角的自信,另一面是去圆楼,去老师办公室,去教务处询问或被谈话的不敢
你可以说,这是教育制度的问题;你大可以告诉我应该怎么做,说我明明可以好好学一年日语再去申请转专业;你也可以抨击我,说我舍本逐末,说我放荡不羁爱自由,只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不会统筹兼顾;你更可以说我瞻前顾后不果敢,不敢放弃一个证,不敢申请休学,不敢专注的做自己擅长的事.....
我对于你说的全盘接受,因为在你之前,在这四年里,无数个人从无数个角度已经把能说的该说的都说了,但是此时此刻,我只想说:
如果能重来,我会学好自己的专业
真的
■网友的回复
你做的事情不少,但是都很散,没有明确的目标。这样就算非常勤奋努力,也难得有成功的那天,因为你所有的付出都是没有方向的,也是盲目的。以下是个人对大学生活的体会:①别用中学的思维来控制你的大学生活??“学霸”和“学渣”是当今的流行词,那些每次在课堂上争先恐后地坐在教室前两排且次次考试排名都数一数二的学生便自然是大家眼里的“学霸”了。大学的管理方式以及课程的设置与中学都大不相同,对于这种冲突,一些同学的处理办法大多是沿袭了中学时期的做法,课堂上依照老师讲解的内容一笔一划地记录下来,把老师口中说的学习方法便视为指令,这样顺利地在期末考试时拿到高分,成为“学霸”。而用这种方法来应对大学生活,必定是有弊端的。??
大部分大学生都应该处于成年人时期,所以这也是一个人进行独立人格塑造的时期。老师虽是经验之人,但本质上是起引导作用的。所以教师的思想传达给学生后,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过程。学生必须认识到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并且对其进行筛选,保留对自己发展有益的部分,这样才能在今后自己的工作或者生活中有着长远持久的影响。所以,听课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在期末考试中取得高分或者得到奖学金,而是我们作为一个思想独立的人,在课堂上能够经过自己独立的逻辑思考悟出属于自己的真谛。这才是一名大学生所应该具备的素质,而不是一直采用中学时期“跟着老师走”的方法来在一个应该具备独立思考判断能力的阶段进行学习。??
对待课程同样如此,大学里的课程大致分为专业课和公共课。因为资源有限的原因,有时公共课会召集几个班的同学一起上,这时候也正是瞌睡虫泛滥、手机族成片的时候,如果再配上一个照本宣科或者伪学术精英的教师,那这样的课堂简直就没有再继续的余地了。如果你利用这些时间来观看一本文学书籍,或者自学一个章节的office软件培训书籍也是大有价值的,但是出于“学生守则”的规定你不得不随着课堂聊以自慰。再看看专业课堂,专业课程的设置也并非代表着某一个权威声音的规定,况且很多学生在填写志愿和专业时也是在一种行业情况未知或者父母逼迫的状态下出于无奈而填写的,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专业调剂的原因使得感兴趣的专业与自己擦肩而过。专业知识需要认真地去了解和扩充,但是如果把课堂作为你获取专业知识的唯一途径那就太局限了。你要做的是,认清自己,找准兴趣所在,然后为之努力。不要去盲目参加任何的演讲比赛和辩论赛,也不要任何专业性质的活动都不关注。最重要的是,你所有的决定都是你经过严密的独立思考后作出的,如果你看着其他同学都去参加了翻译比赛,而自己也觉得应该试一下,这种方式的决策一定不是一个独立人格的表现。??
我曾经听到两个学生的对话,一个问:“你的××证考得如何?”另一个答:“过了!下学期要准备考××了。我还剩2个证就完成目标了。”上大学不是为了考证,也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自身的能力和兴趣才是今后工作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奠基石,如果你从现在就开始讨厌周一,那以后你一定也为每一个周一的到来而苦恼,因为你讨厌的本质是自己的学习或者工作,那样就更不要去提实现人生价值的大业了。??
②不要放大社团的作用??
初入大学校园,你会发现所有的作息时间和生活方式以及交际范围都会与从前的中学时期有着极大不同。大学是个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各种有趣的社团活动和学生会的聚餐联谊忙得你焦头烂耳,学弟学妹口中亲切地叫着你“学长(姐)好”让你从头到脚都散发着一股优越感。在这样到处充满新奇的世界里,你非常享受这一段让你劳累但又自豪的日子。??
我曾经也有着这样一个“骄傲”的时光。由于自小习舞的原因,很快我进入到了学校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大学生艺术团,初衷很明确,就是坚持练舞、锻炼身体。进入艺术团后,我开始了每天早晚练舞的作息时间。自身的习舞经历和成熟的表演能力让我在团内留下了好印象,我的自信心从此开始萌芽伸长,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自信心也演变成为自豪感。管理能力是社团里需要存在的因素,为了加强这个能力,我开始主动管理自己的部门。不仅如此,我还开展了校外的舞蹈活动,起初跟着学姐们到公司给员工编排舞蹈,后来自己在社会上找到一些商演组织进行培训……这些经历足够我在社团立足了。换届选举的时候,我也如愿以偿地登上了舞蹈部部长的位置,有了自己的权利,管理着一群新生,车劳马顿但又乐趣多多。??
有一天晚上我因为社团的事情导致自己情绪不佳,躺在床上想了许久。后来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你后悔了吗?我当然不会后悔,因为喜爱才会努力、才会选择。但当我认真去观察每一个人的时候,大家都似乎都为着一个不确定的目标而自我陶醉,追求着本不属于或者不适合自己的东西,最后美其名曰“丰富的实践经历”,而故作高傲的姿态更是显得咄咄逼人。最后我选择了退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