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黑马」拯救了一家世界500强,吴晓波:一个卖饼干的男人

来源丨吴晓波频道(ID:wuxiaobopd)作者丨吴晓波
1993年 , IBM的第六任董事长兼CEO约翰·埃克斯退休了 , 公司组成了一个搜猎委员会寻找接班人 。 在搜猎名单上 , 有GE的杰克·韦尔奇、摩托罗拉的乔治·费希尔 , 甚至包括微软的比尔·盖茨 。
在这场被视为美国人才市场“一号工程”的搜猎行动中 , 最后中选的是名声要小得多的路易斯·郭士纳 , 他当时是纳贝斯克食品公司的CEO 。
【「i黑马」拯救了一家世界500强,吴晓波:一个卖饼干的男人】这并不意味着郭士纳是一个多么幸运的人 , 而是IBM无比尴尬的选择 。 这家曾经的“蓝色巨人” , 此时正处在创业70年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 。 董事会看中郭士纳的 , 并非他的计算机专业能力和能够实施高效率的攻击战略 , 而是他特别会卖资产
IBM的创始人是托马斯·沃森和他的儿子 。 老沃森没上过几天学 , 17岁就开始做推销员 , 1924年 , 他把一家生产制表组合机的公司更名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 , 简称IBM 。
1930年代初 , IBM打入打字机行业 , 并迅速成为行业第一 。
1937年 , 沃森拨款50万美元 , 支持哈佛大学的艾肯博士研发“更快的运算器” , 历时6年之久 , 世界上第一台自动顺序控制计算机诞生了 。
「i黑马」拯救了一家世界500强,吴晓波:一个卖饼干的男人
文章图片
世界上第一台自动顺序控制计算机问世
1946年 , IBM推出第一台电子计算器 , 两年后又推出数字计算机 。 人类自此进入一个新的计算机纪元 。
IBM在小沃森手上进入巅峰期 ,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公司和全球第五大工业企业 。 “机器应该工作 , 人类应该思考 。 ”IBM的这句广告词 , 显示了美国式商业文明的雄心 。
但是 , 进入1980年代中期之后 , IBM突然陷入增长乏力的泥潭 。 在计算机产业由大型主机向兼容型电脑转型的过程中 , “蓝色巨人”成为了进步的绊脚石 , 康柏、苹果等公司迅速崛起 , 取代了IBM的领跑者角色 。
IBM的状况变得惨不忍睹 , 从1990年到1993年 , 公司连续亏损额达到168亿美元 , 创下美国企业史上第二高的纪录 。 很多人都在掐指计算IBM倒闭的日子 , 商学院的教授们开始着手撰写IBM的失败教案 。
在这个时刻 , 郭士纳的经历引起了IBM董事会的注意 , 他在纳贝斯克任职的四年里 , 成功卖掉了价值110亿美元的资产 。 如果IBM要瘦身转型 , 他也许是最好的CEO人选 。
在上任的第一年 , 从来没有在计算机行业待过一天的郭士纳的确开始大肆卖家当 。
他先是出售了IBM大厦 , 然后下令停止了几乎所有的大型主机生产线 , 紧接着宣布裁员4.5万人 , 创下美国商业史的纪录 。 因为主营业务停摆和支付巨额解约金 , 1993年IBM狂亏80亿美元 。
故事如果到此终结 , 当然非常乏味 。 郭士纳的天才是 , 作为一个“计算机白痴” , 他竟从业务报表中挖出了一块被掩埋住的钻石 。
郭士纳在研读1993年第一季度的业绩报告时发现 , 尽管大型计算机业务亏损 , 个人计算机业务也乏善可陈 , 但服务业的收入竟然增长48% , 达到19亿美元 。
在当时的公司管理层 , 关于战略路线的争论有两派意见:一、维持大型主机路线;二、转战PC市场 。 大学毕业后曾在麦肯锡工作过的郭士纳却敏锐地发现 , 也许还有第三条道路:定位于互联网络 , 硬软结合 , 突击软件服务战场 。
1995年 , 郭士纳首次提出“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 。 他认为 , 网络时代是IBM重新崛起的最好契机 。
我们下了一个赌注 , 独立计算将让位于网络化计算 。
这一年的6月5日 , 郭士纳以一项大胆的举措把电脑业界惊出一身冷汗:IBM斥巨资35亿美元强行收购了莲花(Lotus)软件公司 。
他看中的是莲花公司的网络软件Notes , 它控制了34%以上的企业网络市场 。 IBM通过收购 , 以最短的时间 , 从最快的捷径突进网络 , 从而拥有新的技术核心能力 , 完成了一次华丽的战略转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