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麻戴孝]清明公祭时,手机电脑为何灰白一片?原来白成为治丧主色大有来历( 二 )
根据这套五行学说 , 所以每朝每代都有自己对应的颜色 , 而白色就阶级上来说 , 相对应的就是底层百姓 , 但这是从经济角度出发 。譬如当年李斯还很贫困的时候 , 恰好遇到秦始皇准备一统天下 , 于是辞别自己的老师荀子说: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 。这里的“布衣”指的就是贫困和没有身份的下层阶级 。
论述了这么多 , 那么白色何以成为办丧事的时候主要用色呢?它其实和上面的论述是息息相关的 , 《礼记·王制》中说“殷人冔(xu)而祭 , 缟衣而养老 。周人冕而祭 , 玄衣而养老” , 商代时期由于染色技术的不成熟 , 所以白色比较受推崇 , 因此那时候奉养老人就是给他穿上干净的缟衣 , 其实就是白色的素衣了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而到了周代时随着纺织和染色技术的提高 , 针对老人养老就可以给他穿上有颜色的丝织品了 。上文尽管提到战国时代衣服的颜色逐渐成为地位的象征 , 但是君王并没有强制规定百姓不准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 直到唐朝的时候 , 老百姓才不准穿黄色衣服 。因此在先秦时代只要经济允许 , 老百姓也是可以穿颜色丰富的丝织品 , 譬如《诗经》中有一篇叫《绿衣》的诗歌 , 可见普通人穿衣服是没有受到限制的 。
然而因为贫穷 , 绝大多数人实际上都穿不起亮丽的丝织品 , 既然活着的时候穿不起 , 所以读者会发现老人一旦去世以后 , 亲人们都会给他置办一套好看体面的衣服 , 其实反映的就是这种现实差距 。正因为活着的时候穿的不怎么体面 , 所以死去的时候要穿的好看体面一些 。因此在先秦时代厚葬之风十分严重 , 稍有一点经济基础的 , 都会大操大办 。
针对这种情况 , 孔子在《论语》、墨子在《墨子》之中都对这种厚葬之风提出过批评 。而作为生者 , 人们在举办的丧事的时候却不能穿的披红挂彩 , 奢侈夸张 。即便举办丧事的主家非常富有 , 也需要穿上粗糙简陋的白色麻衣 , 这是因为各种光鲜艳丽的颜色是一种装饰 , 它并不是最自然和原本的色彩 。
《史记·乐书》中说“著诚去伪 , 礼之经也” , 去掉那些虚假的伪饰 , 保留真实的东西 , 才是礼的根本奥义 。而白色作为自然界中的“原色” , 毫无疑问符合古人这种“著诚去伪”的礼乐思想 , 那些艳丽的颜色只是用来装饰衣裳的工具 , 古人十分讲究对长辈的孝顺 , 如孔子在《论语》中把“孝和礼”结合起来谈到“生 , 事之以礼;死 , 葬之以礼 , 祭之以礼”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可见在孔子眼中这种孝道是贯穿生死的 , 其依据标准就是周礼 。而“丧事和礼”的结合 , 孔子也曾谈到说“礼 , 与其奢也 , 宁俭;丧 , 与其易也 , 宁戚” , 孔子认为人们应该执行礼的要求 , 但是也不能太过奢侈无度 , 像丧事也是如此 , 与其大操大办 , 临丧不哀 , 不如简单操办 , 发自内心的感到悲伤 。
可见这些都是“著诚去伪”的观点表现 , 而白色作为一种自然原色 , 用来祭奠逝者无疑就成为了一种最好的选择 , 而且丧服的制作也不能过于豪华 , 必须以简陋实用为主 。譬如丧服制度分为五个等级:斩衰(cuī)、齐衰(齐zī)、大功、小功、缌麻(缌sī) 。其中斩衰(cuī)只能是直系子辈祭奠父辈时穿的丧服 , 但是这种丧服却制作的最为粗糙 , 直接就是用一种麻布剪裁之后披在身上 , 下摆不缝边 , 所以叫披麻戴孝 , 其中的披麻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
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其实就是要表达一种因为过于哀伤和对父辈的敬重 , 所以没有心思去制作精美细腻的丧服 , 也是“去伪存真”的一种表现 。而后面的四种丧服依据不同的亲疏关系进行制作 , 越到后面 , 反而制作的越为精细 , 因为后面四种人属于旁系亲属 , 感情没有那么深厚 , 丧服反而制作的更精细 , 其实反映的是不同血缘关系下的不同情感 。
推荐阅读
- @小小清明粿,浓浓芳草香
- 「」清明养生:首重春捂 悲伤有度
- 食物@清明 | 节气养生,怎么“清”出健康来?
- 『阳气』清明养生,清降火气,疏畅情志
- ■清明前后,这3种水果再便宜也别买,我刚知道,家里有也别吃
- 『小了白了兔』中国唯一保留的唐代古营,圣贤们的修行圣地,还是清明节的发源地
- ##清明节,这种野菜赶紧吃,是菜也是药,好吃又养生,错过真可惜
- 「」8碗清明硬菜谱,好吃到泪流满面,却停不下来
- 『清明节』故事:丈夫去世,女子和女儿被婆婆撵走,去给丈夫上坟后惊喜来了
- 『』清明吃什么水果?8大时令水果记得吃,营养易吸收,可别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