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妈妈吵架,她不愿意和我和好咋办
首先,“孝”跟“顺”要分开,亲子关系,要把孝顺分开。“顺”就是两个选择,“顺”、“不顺”。选择“顺”,就要“忍”,“不忍”就往往选择“不顺”。因为代沟、说话表达语气,”不忍又顺”太难达到了。所以正常的亲子关系,吵架是无可避免的,跟“孝”无关。与“孝”有关系的是:吵架之后呢。你跟你妈妈吵架,这是你选择了“不顺”,不能忍而已,没有不孝。现在你要选择,“孝”还是“不孝”。跟家人吵架,勿谈对错。我妈每次跟我爸吵架,都揭他以前的过往,我爸以前是混蛋,所以只要我妈提以前,当下再无理,她也占领道德高地。邻居、亲人劝架,我妈就一通讲,让大家评理谁对谁错?我后来跟她谈过很多次,对错没有意义,他人只是观众,即便100个人都评价你对他错,你们也依然过不好。你跟我妈妈一个问题,谈对错,事关个人,能一架把老妈吵的离家出走的,肯定双方都有错。但谁错大,谁错小,没意义。一万人站你对,你妈妈那边也有老闺蜜支持她对你个不孝的东西,一当在意对错,你们的问题就不能解决,你就不能选择“孝”,只能慢慢变成“不孝”了。关键是怎么做?父母有犯错的资本,所以即便90%的错是你妈妈,你也得服气,要想办法修复,哄她。这是选择“孝”,你可以不做,你可以认为她任性、不不懂事,你可以不理她,但你一旦不主动去哄她,你就放弃了“孝”,日后后悔起来,深夜都睡不着。更年期的老妈嘛,能懂,父母越大,越像小孩,小孩易负气,较真儿,不服软。我反感我妈干涉我的个人生活,前两年经常吵架,有一年春节故意说不回去过年吓她。挺粗暴的,不顺的方式。目的自然能达到,而且事后有补偿,还能继续“孝”。但这种方式过于粗暴,年龄越大,性格越温和。我妈有个习惯,晚上喜欢看我放家里的书,她不看书里的内容,只看我读书时的勾画、笔记,她看我在书里写的东西。她喜欢翻看我日记,我就故意写一本给她看,放床头枕头下面,里面的内容写的是我对未来的看法、对生活的期待,写的很多很多,都是一些我想给她讲可又说不出口的话。她以为是我日记,偷偷摸摸的看,我一个月回一次家,日记本明显被人动过,可她总是装作什么都没发生过。我妈只是一个农村妇女,但她年轻的时候也文艺过,我遗传了她的性格。越大,你会重新认识父母,我以前跟我妈吵架吵的最多的就是我给她买东西。一起逛街,想给她买件衣服,就要吵一架。这样讲似乎很萌很可爱,像孝顺的孩子跟舍不得花钱的妈妈气氛融洽。可其实火药味很浓的,偶尔吵到我当天就收拾东西离开家了,恼火。我妈也是会冷战我,她绝对不会主动打电话我,只能我消气了然后打电话给她,道歉。但后来我掌握到了她的点,我们村有一个她的仇人,攀比了一辈子,她俩互相对方不顺眼。从那以后,无论给她买什么,带她去吃什么,只要一句“XX她妈也买了的、XX她妈上次也吃了的”,我妈就豁出去了也要买,要吃。可见是有技巧的。其实选择权在我们的,我们更年轻,面子更薄,更了解人心。跟父母发生矛盾,要靠我们去解决。我的建议,适当的矫情下,买束花,或者买一份好的外卖,去看看妈妈。或者学我当初,给妈妈写一封信,有些话说不出口,可写出来容易的多。有些东西,想想好矫情,可实际去做了,才发现以为是狗血剧的剧情,可真实经历一下真美好。放弃谁对谁错,如果真有问题:是我该怎么给我妈妈道歉让她原谅我?要有自己的生活,就必然要选择“不顺”。但要选择“孝”,就要解决“不顺”的后果。没有两全其美,关键看个人努力程度。仅供参考。
推荐阅读
- 每次吵架明明是他先惹我生气,可是我生气了后他就马上生气了,还要我先去哄他,这样我真的很累,要咋办?
- 每次吵架男友都不认为自己有错该咋解决
- 妈妈喜欢跟我共用私人物品,但我不喜欢,该怎样处理
- 让妈妈做饭是很不对的事么
- 我们为啥不愿意离开错的人不舍得心软
- 男朋友妈妈说我不懂规矩我不懂我是不是做错了
- 家里有抑郁症患者是怎么样的感受
- 你们的妈妈都非常顾娘家吗
- 有哪些道德不是让人做不愿意做的事情
- 情侣吵架为啥男生会更加愿意迂回的、岔开话题来劝解、哄女朋友,而不是直接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