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亦不语」可为何全都在讨厌我?,许可馨认知盲点心理分析:没感觉自己有错( 二 )


在许可馨事件中 , 我们看到她的学习成绩不错 , 并且留学在外深造 , 这些不仅反映了学习能力强 , 更能表现出她有一定的思考能力 。 那么 , 对于社会事件的认识上 , 只要通过反省思维进行理性分析 , 错与对的判断并不难 。
那么 , 导致许可馨出现一系列错误言论的背后 , 其实是她的自觉思维在作祟 。 这与她当前身处的环境、接受的教育和文化有很大关系 , 甚至在人性潜意识中也被潜移默化地影响到 , 以至于仅凭直觉就冲动地发表不恰当言论 , 并在后面的辩解中越走越偏 。
「子亦不语」可为何全都在讨厌我?,许可馨认知盲点心理分析:没感觉自己有错
文章图片
03、认知失调很痛苦?降低思维盲点的影响才是关键
当我们意识到两种不同思想共存的冲突或盲点时 , 并不是一种愉快的体验 。 它违背了我们追求内心和谐的本性 , 破坏了我们客观看待人和事物的平等的自我评价 , 造成自我心理焦躁、苦恼 , 甚至引发诸如许可馨事件的负面影响 。
20世纪50年代中期 , 天才社会心理学家利昂·费斯廷格提出认知失调论 , 它的基本内容是:当面对新情境时 , 个体心理会出现新旧认知相互冲突的状况 。 为消除由此造成的不适感 , 个体心理会自我调适 , 一方面对新认知进行否认 , 另一方面又寻求更多新认知讯息 , 提升可信度后取代旧认知 , 从而获得心理平衡 。
既然反省思维和自觉思维并存 , 而认知失调还会出现痛苦的结果 , 那怎么降低自觉思维的影响 , 让我们的行为结果更加客观和理智呢?在我看来 , 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刻意自我训练 。
「子亦不语」可为何全都在讨厌我?,许可馨认知盲点心理分析:没感觉自己有错
文章图片
1、忠于反省思维的理性分析 , 审视自己的诚实度 。
当我们看待一件事物时 , 有多少是不加整饰地表达内心诚实的看法呢?
以河南郭某鹏事件举例 , 面对防疫检查否认国外行程事实 , 难道他认识不到可能的结果吗?其实是害怕承担由此造成的责任 。 于是电话拒接、不配合检查等行为出现 , 最终被依法判刑 。
事实上 , 有些时候即使我们知道行为被扭曲的原因 , 如果仅凭直觉来做出反应 , 仍然会出现自我矛盾的冲突 。 因此 , 我们要大脑中反省思维的理性分析结果 , 诚实地做出与之对应的行动 。
「子亦不语」可为何全都在讨厌我?,许可馨认知盲点心理分析:没感觉自己有错
文章图片
2、不要急着做判断 , 将焦躁转化为改变自我的力量 。
错误认知多是来源于自觉思维的冲动 , 这种潜意识的威胁想要得以解决 , 还需要从自身出发 , 找到推翻它的力量和方法 。
一个简单的办法是 , 当你遇到问题时 , 不要匆忙做出自己的判断 。
举个例子 , 下班时主管通知部门今天晚上必须加班 , 你立刻感到很委屈 , 叫嚷这是公司压榨员工休息时间 。 事实是经理需要一张重要但并不复杂的表单 , 因为主管疏忽没有及时安排 , 经理训斥他今天晚上做不完不准下班 。 实际上 , 这张表单分工协作不到半小时就解决了 。
当你叫嚷半天却发现是这个结果时 , 是否会为了自己的冲动而后悔呢?毕竟职场中执行力是非常重要的素质 。
遇事给自己多一点观察和思考时间 , 让大脑能够设想到改善现阶段状态之后的情形 。 如此 , 才有可能将认知失调的焦躁转变为改变自我的力量 , 去实现有意识选定的目标和价值 。
「子亦不语」可为何全都在讨厌我?,许可馨认知盲点心理分析:没感觉自己有错
文章图片
总结:
全面认识自己 , 对多数人来说并不是容易的事 。 究其原因 , 是我们大脑中两套思维的相互作用影响 。 当你在工作和生活中 , 发觉自我认知失调和认知盲点问题 , 并试图找到解决办法时 , 希望本文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