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央视报道碧桂园造建筑机器人你咋看

技术不错,但是不看好它的商业前景。
项目经理有一次感慨“现在干活的人年纪都大了,十年以后,谁干活呀?”
监理说“不是有那么多土木大学生嘛!”
大家大笑,表示赞同。
所以,这种机器人将来在成本上,会大大超出刚刚毕业的土木大学生、大专生。
一个刚刚毕业的土木大学生,在工地试用期一个月才两千多。大专生不到两千,成本极低。
而且转正后,工资成本上去了,可以把他们辞掉,因为新毕业的大学生又要来了。
现在的工地,已经逐渐开始让大学生、大专生去干活了,并不仅限于管理、规划。
对央视报道碧桂园造建筑机器人你咋看
对央视报道碧桂园造建筑机器人你咋看
对央视报道碧桂园造建筑机器人你咋看
■网友的回复
今年1月21日,杨国强在碧桂园年度讲话上再次重点提及机器人战略,让碧桂园的未来之路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来。在他的设想中,碧桂园的未来将依靠——地产、农业与机器人三条业务线,分别对应居住、生活与高新技术的未来市场。而在未来驱动碧桂园的三驾马车中,机器人无疑是被杨国强寄予最多厚望的。按照他的自述,30年前,在去日本神户参观当地轴承厂时,机器代替人工生产产品的效能将他震撼。这样的震撼,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如今碧桂园的航向。
对央视报道碧桂园造建筑机器人你咋看
碧桂园致力于做机器人造房,想想为什么这么大的房企突然想着要拼科技,做机器人了呢?只有一个理由,就是杨国强曾经做过建筑工人、进行过繁重而重复体力劳动,他迫切的希望能用机器人代替人工,机器人可以百分百承担繁重、重复的劳动,这将大大减少工地伤亡,建房将变得不那么高危,越来越趋向安全。 最近看着碧桂园在机器人上的投入,我想他已经迫切地想要迎接“机器人建房子”时代的到来。
对央视报道碧桂园造建筑机器人你咋看
的确,他梦想着那天——过去是工人在地盘走来走去,未来是机器人在地盘走来走去,我们像生产汽车一样在工地生产我们的房子。而现在碧桂园的建筑机器人与装修机器人正在满足这样的愿景。
对央视报道碧桂园造建筑机器人你咋看
■网友的回复
如果题主认为更多的机器人在工厂而不是施工现场,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碧桂园目前着力在研发建筑机器人,事实上以往国内的机器人公司在这个领域也涉足不深,缺乏技术沉淀。虽然说目前建筑工业化大方向很多的工序都可以在工厂内完成,但同时也有大量的工序必须要在现场进行,各种构件的组装、抹灰等等工艺,在工厂内怎么做?建筑机器人对于建筑行业的改变,不仅仅是降低人工成本,最重要的是能够实现标准化的高质量,这一点可以说是多年以来建筑行业的痛点,国外已经有一些比较领先的建筑机器人了,但是国内在这块还比较薄弱,碧桂园算是为数不多的尝试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在人口老龄化、出生率日益下降、国民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在不久的将来,从事低端重复性工作的人员必然会急剧减少,如果能够有充足的机器人,那么就等于拥有了不受人力市场左右的庞大劳动力。碧桂园在机器人这件事的思考,有很大的理想,目前也在脚踏实地地干了,静待其产品发布。
■网友的回复
做为内部人,说实话,一堆废铁没球用,注意看央视报道,所有视频都只有一个简单步骤,就是抓一块砖摆上去,摆正还是人为遥控控制的,现已全部推翻,那只是对外宣传和,老板实际大发雷霆,马上要裁一堆研发人员,全部换一批了,不过名声在外,招人也招不了,毕竟这上班时间要人命,裁员也从不赔偿,理想很丰满,现实很窘迫。
■网友的回复
建筑行业用机器人,有点扯,感觉。不懂理论,说点常识。
砌墙用机器人?铺地板用机器人?刷墙用机器人?
你说用机器人去做重复性非常高,无限生产产品的可以。
适合机器人用的东西,应该是,机器不挪,产品挪。
机器变动越小,越适合。
你看那个汽车,加工,流水线,快递流水线。物流园码头的车,都是生产线铺下去,产品按流程加工就好了。
但是你盖个房子,挪个机器过去?一间盖好了,再挪到另一间?
这种机器能不能工作,能不能做出来,我相信可以的。但是不实惠。
机器取代人工,一般有几个要求,为了省钱是第一要求,为了稳定。毕竟机器不用休息,可以加班。危险行业,譬如化工等。以前经常有事故,用机器人,出一件事,赔偿都是巨额的。
但是既不是危险行业,也不省钱,也不省事。何必呢?
你要抬杠了,那汽车怎么需要自动驾驶,汽车是高频消费,可以搜集数据,还是大额消费,而且一套系统就可以干活了。
盖房子需要啥数据?
【对央视报道碧桂园造建筑机器人你咋看】
■网友的回复
专业的角度看只能说是玩具,因为本来广东这边本来都是做玩具的多,碧桂园只是把这批人吸收了进去而已。成立才一年多,内核都没有就已经大批量地出产品了,不是玩具还能是什么。
再有,什么是建筑机器人,这个问题即使是专业人士一时半会都说不清,还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内部核心思想都还没成型,更别说体制了,可能连基本的设计流程都还没定下来。在这种情况下出产品,产品品质只能是一般,应用培训不知该怎么做,后勤零部件的预留更不要谈了。
本来自动化设备最怕的就是粉尘与污垢,而建筑工地最多的就是这个,在这种条件下运行首先定位校正系统会最先挂掉,对于建筑这种超大体型工件而言可说是灾难性的。所以在谈建筑机器人之前应该先谈新的建筑制造工艺改进,简单说就是有新的建筑理念带头。但从视频上看的都没有满足这个要求,还是一味地以现有消费市场来定位产品设计理念,从根本上就体现出了这个外行管内行的旧毛病。
作为一个新企业最重要的是找到市场立足的根本,这个根不光只是产品上,更重要的是经营理念上,没有主心骨的企业只是一个空壳。碧桂园是在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头,但综究隔行如隔山,做领导的不清楚制造业的老毛病也是很正常。要搞好博智林,就应该大胆地去创新,而不是一味地迎合资方的意愿,要从根本上体现出敢为人先的气魄,不然再过两年体制固化了,要想再搞就要伤筋动骨了。
博智林最大的优点就是体量大,但缺点也是。
体量大就能有充分的资源去做技术调研,开发新技术,同时对收益回报的需求也是成比例地上涨。在这样一种条件下去开发建筑机器人很容易形成一种被动状态。专注开发一类产品,流水很可能不够;开发多类产品吧,原来就没多少经验了,再把人力一分,很可能一个都干不好,即使干好了流水可能还是不够。自行开发的专利比较赚钱,但时间耗得长;抄呢,速度上来了,但利润没多少,转量产的话人力又会被分,到头来可能还是不划算。最后很可能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结果大家都吃不上。直白地说,就是建筑机器人这个大饼看起来很巨大,但是实际行业里还是一片空白,资本想用这个大饼充饥只能是画饼了。
作为劳方与资方其实都不好受,资方急着要回报要流水,劳方又急于寻找技术支撑,但现实是连大方向都没有,这时候唯一能发挥作用的就只剩CEO了。对于CEO来讲,这是个极富诱惑力的机遇,也有可能是一个深不见底的巨坑。成功自不必说,失败就必然会被贴上无能的标签,永世不得翻身。这工作难吗?难!几乎找不到比这更难的。只有乾纲独断这一条路可以选择,而且是好是坏谁都说不准,由此可见风险是如此之高。要当好这个职位必然要有不成功便成仁的觉悟,所以对下面也是一样,试问其他人准备好了吗?
■网友的回复
在全世界来说,我国人工智能化科技的发展,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简单来说就是大部分科技还是停留在研发阶段,要想大批量投入日常生产使用,还有一段很长的路程要走。
题主所说碧桂园的建筑机器人在工厂而不是施工现场这一点疑问,首先机器人全面代替人工就我国目前科技水平来说还要花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和资金去发展研究,但我相信假以时日这一定会成为现实,要相信我们国家是一个飞速发展的国家。其次建筑机器人进入工地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测试,不断地改进,要保证万无一失才能真正进入工地。
所以针对题主这个话题,央视报道碧桂园机器人,我觉得可以从二个大方面来说,一是就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展现状,另一个就是碧桂园开发建筑机器人对建筑行业的作用。
第一: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
自2017人工智能被首次写入到政府工作报告之后,人工智能产业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因为机器人作为AI技术的承载体在社会中负担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各行各业都在大力发展机器人事业。目前我国机器人可分为,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三种。
在2018年上半年的全球机器人市场结构中,服务机器人占31%,工业机器人占56%;在中国的机器人市场结构中,服务机器人占21%,工业机器人占67%。可以看出,工业机器人在整个机器人行业中占主导地位。
对央视报道碧桂园造建筑机器人你咋看
近年来,全球工业机器人行业保持快速发展,我国在全球工业机器人中中的所占市场份额也逐年提高。据数据,2008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11.3万台,我国占7.5%份额,到了2013年全球年销量17.8万台,我国占17.5%份额,到了2015年销量达到25万台,我国占25%份额。
对央视报道碧桂园造建筑机器人你咋看
从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占比以及建造份额和销量来看,我国是增长最快也是最大的需求市场。增速连年扩大。
在这种全球化市场的趋势下,我国对机器人的需求量很高。而碧桂园作为建造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开发了一种全新的,又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获得一定的奖项的建筑机器人。国家为了鼓励其他行业发展机器人,也为了向全社会展示我国的科技软实力,从而报道碧桂园的机器人也就是一件上升到国家高度的事情了。
第二, 碧桂园开发建筑机器人的作用。
说回碧桂园的机器人,碧桂园发展机器人事业,是由市场及碧桂园对自身企业未来发展规划所决定的。对于整个建筑行业,建筑机器人的作用无非以下两点:
一、替代人工作业,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建筑行业本质是高危行业。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本质上来说还是处于一种较为低级,几乎还得靠人工完成的行业,工地工作风险高,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2018年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和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治理行动情况的通报》,2018年,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734起,死亡840人,近三年的数据也表示,工地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连续攀升,情况不容乐观。
对央视报道碧桂园造建筑机器人你咋看
在这种趋势下,发展建筑机器人来替代人工作业,减少工地安全事故的发生,也是未来实现建筑工地规范化、安全化的一条必经路程。
二、应对未来的人口老龄化而导致劳动力不足、安全事故频发的风险。
随着未来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体现,会导致劳动力不足,从而使得参与建筑行业的劳动力会出现高龄化、低龄化等可能性。高龄化随之而来的就是体能和注意力的降低,这些因素都会极大的增加安全施工风险。根据兴业证券(601377,股吧)研报显示,到2050年,1/4的中国人口将超过65岁。老年人口数量在2055年前后达到最高峰。
对央视报道碧桂园造建筑机器人你咋看
在未来人口老龄化浪潮来临之前,做好前置的预防和打算,我想这也是碧桂园的决策者在经过慎重思考下的一条解决路线吧。未来的建筑行业,向智能化,无人化操作,是市场和人口红利减少所需。
总之,随着未来劳动力缺少、劳动出产力率低、人工成本提高、施工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难题,新技能正在逐步接管修建工程施工作业,修建的配备也在更新换代之中。单看这一方面,建筑机器人就会有巨大的潜在需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