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酋邦」读书 | 李水城:酋邦理论与中国考古学的渊源( 二 )


「酋邦」读书 | 李水城:酋邦理论与中国考古学的渊源
本文插图

斯图尔特
1975年 , 塞维斯正式提出了“游群、部落、酋邦和国家”这一社会演进的新进化论模式 , 取代了古典进化论所倡导的“蒙昧、野蛮和文明”三段论 。 塞维斯将酋邦置于平均主义社会和强制性国家之间 , 世袭制使其具有一种贵族社会性质 , 但还没有出现武力压迫的政府机构和法律机制 , 也缺乏由国家行使权力的垄断和制裁能力 。 酋邦社会依赖宗教管理 , 属于神权型社会 , 酋长具有调定权而非统治权 , 通过宗教仪式行使权力并使民众臣服 。 (Elman R. Service, Origins of the State and Civilization: Process of Cultural Evolution,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1975)
1981年 , 罗伯特·卡内罗(Carneiro R.L.)将酋邦定义为:“由一个最高酋长永久控制下的多聚落和多社会群体组成的自治政治单位 。 ”这种超聚落社会机构是迈向国家的基础 。 虽然酋长地位很高 , 但权力有限 。 酋邦有两个层级 , 而国家至少拥有三个层级 , 即国王、地方行政长官和聚落首领 。 卡内罗还列举了考古学分辨酋邦的四项标准:1)存在大型建筑物 , 其规模和所需劳力超出单一聚落人口所能胜任的程度;2)存在数量少于聚落的祭祀中心 , 显示超越聚落自治的社会结构;3)存在特殊地位的人物 , 如随葬品丰富的酋长大墓;4)存在结构上大于一般村社的聚落中心 。
1970年代 , 蒂莫西·厄尔(Earle T.K.)通过对夏威夷土著社会的研究提出复杂酋邦的概念:1)酋长与平民之间在等级上完全隔离;2)领导权特殊化;3)地区等级分化日趋明显 。 塞维斯认为 , 夏威夷是仅次于国家层面的复杂酋邦的最好例证 。
「酋邦」读书 | 李水城:酋邦理论与中国考古学的渊源
本文插图

蒂莫西·厄尔
1987年 , 厄尔进而提出 , 酋邦是一种进化社会类型 , 是原始平等社会和官僚国家之间的桥梁 。 酋邦社会形态差异很大 , 包括神权型、军事型和热带森林型 。 还可划分为集团型和个体 型;阶层型(straitified)和等 级 型(ranked);简 单 型 和 复杂型 。 厄尔认为 , 最好将酋邦定义为一种地域组织 , 拥有集中决策等级制以协调一批聚落 , 规模从千人到几万人不等 。 酋邦是一种经济上集中和再分配的社会 , 贵族阶层通过生产资料和财富交换控制经济和劳力 。 象征、认知和意识形态的发展标志着酋邦已进入文明的最早阶段 , 其物质表现为:1)营造纪念性建筑 。 如英国的巨石阵、密西西比的土墩群和夏威夷神庙;2)贵族墓有大量珍贵的随葬品 , 而且往往是舶来品 , 以显示他们对神秘知识和权力的拥有;3)武力象征 。 酋长墓常随葬武器 , 以表现尊严和由武力主导的宇宙秩序 。
1991年 , 克里斯蒂安森(K.Kristiansen)指出 , 酋邦是介于部落和国家间差异极大的社会形态 。 他在酋邦的纵向发展层次上划分出一个作为国家结构雏形的“阶层社会” , 这种复杂酋邦已具备早期国家特征 , 但仍缺乏完善的官僚体制 。 在横向变异的层次上他定义了两种酋邦:一种立足于控制生存资料生产的常规经济(staple finance) , 另一类立足于奢侈品生产的财富经济(wealth finance) 。 两类经济并非相互排斥 , 而是以各种方式结合在一起 。
1989年 , 佛兰纳利指出 , 虽然酋邦具有早期国家赖以形成的世袭和等级结构 , 但只有极少数酋邦才能演进到国家 。 他深信 , 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就形成于酋邦“轮回”的动力环境 , 孤立的酋邦不可能转变为国家 。 他和马库斯(Marcus J.)还指出 , 由于酋邦社会的凝聚机制无法控制距离较远的民众 , 故酋长总是尽可能地将人口集中在自己居住的周围 。 只有极少数最高层级的酋邦能制服和吞并周边的大型酋邦 , 在这个进程中 , 武力征服的作用不可忽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