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不当茶叶“愚人”,一起明“茶”秋毫

茶叶知识千千万 , 当然有不少的干货 。
想不被整蛊?趁着愚人节的机会 , 小编就来介绍几个常被“误解”的茶叶冷知识 , 以备不时之需 。
中国茶类那么多 , 不是在同一时期形成的
绿茶出现的最早 , 唐代的煎茶法与宋代的点茶法用到的都是蒸青团茶 , 但现在已经不再生产了 。
人们现在所熟知的绿茶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等大多都是明清以后才出现的 。
『茶叶』不当茶叶“愚人”,一起明“茶”秋毫
文章插图
随后出现的是黑茶和黄茶 , 它们的制作工艺起源于绿茶 , 也就是杀青(通过高温来终止茶叶内部酶活性) 。
红茶略早于青茶 , 两种茶类大约出现于明末清初;而近几年流行起来的白茶则出现在清朝末年 。 这三种茶类的制作工艺都起始于萎凋(将茶鲜叶静置并让它自然蒸发水分) 。
红茶?乌龙?傻傻分不清楚
『茶叶』不当茶叶“愚人”,一起明“茶”秋毫
文章插图
“大红袍”光是听起来就红彤彤的 , 很红茶的感觉 , 实际上却是乌龙茶;而“安吉白茶”这个名字更容易迷惑茶友 , 一定要谨记:安吉白茶是绿茶 。
“毛尖茶”也容易让人乱入 。 毛尖茶是茶叶外形的统称 , 各地有很多类型的毛尖茶 , 比如信阳毛尖 。 喝茶的人常会误以为毛尖茶就是绿茶 , 其实不然 , 比如“北港毛尖”、“沩山毛尖” , 明明有一种浓浓绿茶味儿 , 却又是黄茶!
还有一个“东方美人”茶 , 它可是“以假乱真”的高手 。 不能简单地从名字下手 , 而是从口感出发!它发酵重 , 口感、滋味与红茶匹配度颇高 , 却是实打实的乌龙茶 。
茶汤表面的“白雾”不是水蒸气
在冲泡一些优质茶时 , 我们会发现茶汤表面会出现一层非常薄的白“雾” , 让人仿佛置身飘渺的茶山绿林一般 。
这种白色的“雾气”被称为“茶氲(yun)”或“汤氲” , 有一定的浓度 , 无法短时间融入茶汤 , 而白开水冒出的是水蒸气 。
『茶叶』不当茶叶“愚人”,一起明“茶”秋毫
文章插图
【『茶叶』不当茶叶“愚人”,一起明“茶”秋毫】“洗茶”不是为了洗去农残
很多人认为洗茶是为了洗去茶叶中不干净的夹杂物如茶灰、尘埃等 , 其实不然 。
『茶叶』不当茶叶“愚人”,一起明“茶”秋毫
文章插图
多数情况下 , “洗茶”的主要目的是浸润茶叶 , 帮助茶叶的舒展和茶汁的浸出 , 使饮用者很快感觉到茶叶香味 。
有部分爱茶者更愿意称之为“醒茶”、“润茶”或“温茶” 。
好茶叶和笑话一样 , 都是有梗的!
『茶叶』不当茶叶“愚人”,一起明“茶”秋毫
文章插图
绿茶确实茶梗很少 , 因为绿茶采摘时讲究的是鲜嫩 , 嫩茶叶自然没有梗 。
但对于乌龙茶、普洱茶、黑茶而言 , 在采摘时都要求是成熟的茶叶 , 所以茶梗的出现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 而且好茶也是应该有梗的 , 无论是压制还是口感 , 都需要茶梗的存在 。
而且 , 国标对于黑茶的含梗量有着明确的规定 , 例如要求茯砖茶的含梗量在15%到18%之间 。
茶叶的品质不全由茶毫多少来衡量
茶毫是茶叶芽尖上面细小的绒毛 , 其中含有丰富的茶氨酸、茶多酚等营养物质 ,
一般来说 , 鲜叶越嫩 , 茶毫就越多 , 所以这个指标在很多情况下作为茶叶嫩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 茶叶的好坏并非由茶毫的多少来衡量 。
『茶叶』不当茶叶“愚人”,一起明“茶”秋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