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参与疫苗研发,我们很自豪”(一线抗疫群英谱)
最近实验实在是太多了 。 回复采访人员短信两天后 , 在一个周末的下午 , 李琦涵团队才挤出一点空 , 来谈他们的工作 。
李琦涵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所长 。 新冠肺炎疫情苗头刚出现 , 他就设立应急疫苗研发攻关组 , 带领团队设计了包括灭活疫苗在内的多条研发路线 , 细致分配了每项任务 。
深夜 , 生物研究所的科研楼实验室灯火通明 , 透过窗户不时能看到科研人员小步快跑的身影 。 这样的节奏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 。 疫苗研发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 。 现在上上下下都憋着一股劲 。 李琦涵说 。
生物安全实验室是疫苗研发的主战场 。 在这里 , 科研人员要与新冠病毒亲密接触 , 多进去一次、多待一个小时 , 就意味着多一分风险 。
生物研究所副所长谢忠平从事疫苗研发生产30多年了 。 接到任务至今 , 他记不清和团队进了多少次生物安全实验室 , 每次实验至少持续5个小时;有一天他下午3点进去 , 深夜2点才出来 。
考虑到人难以长时间、高强度集中精力 , 工作人员通常一次在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3小时左右 。 谢忠平自己延长工作时间 , 除了节约宝贵的防护服 , 更是要与疫情赛跑 , 尽可能提高效率 。
实验安排密 , 一个套着一个 。 谢忠平说 , 任务排山倒海般过来 , 团队只能在进入实验室前 , 把工作细化切块 , 凡是当天要做的 , 尽量在实验室做完 。
电话另一头 , 刚从实验室走出来的刘龙丁声音很低 。 作为灭活疫苗攻关组的核心成员 , 他主要做疫苗保护性评价工作 , 即通过实验验证开发的疫苗有没有效果 。 不同剂量、不同工艺、不同标准的排列组合 , 他都得一一去验证 , 就像打仗一样 , 现在正是要咬紧牙关的时候 。
穿着厚重的防护服 , 科研人员的操作比平日要难得多 。 负压的环境很消耗体能 , 离开实验室时防护服能拧出水来 。 生物安全实验室实验培训部主任刘红旗承担保障动物模型的重担 , 他和团队要为多个项目组提供支撑 。 他是进入实验室最多的人 , 疫苗应急项目启动至今没休息一天 。
深夜 , 结束实验 , 谢忠平还要与团队梳理总结 , 并安排第二天的任务 , 之后才能吃上一口热饭 。 我们赶着往前做 , 但标准一个也不能降 。 谢忠平说 。
刘龙丁参与过手足口病等疫苗的开发 。 谈及这两个多月 , 他说 , 除了好的设计 , 就是靠团队每个人的忘我投入 。
戴青负责生物安全实验室设施设备的维护 。 他带着9个人的小团队 , 负责检修设备、维护杀菌等工作 , 以保障实验室正常运转 。 科研人员进入前 , 他和团队要做一遍巡查;当天实验完成后 , 他们必须采用高压手段处理废水;实验室需要帮助时 , 他们立马就得穿着防护服冲进去 。
近段时间以来 , 生物安全实验室几乎天天满负荷运行 。 一天最多进了27个人 。 戴青说 , 全国达到生物安全四级的实验室只有3个 , 这里不仅要承担生物研究所的任务 , 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应急攻关科研项目 , 只要实验室还在运转 , 我们就得坚守着 。
出生物安全实验室要淋浴 , 为了快速打理 , 谢忠平剪去了保持多年、染得乌黑的头发 , 留下一头白色的短发 。 结果 , 开会时好几名生物研究所员工打听:这是哪里来的领导?
推荐阅读
- 『两种』日媒:两种新冠疫苗在澳大利亚进行动物试验
- 史笔如钢:中国教授提出2个疑点,或真有他人参与,BBC称兵马俑有希腊人手笔
- 人民网@【战“疫”说理】疫情防控中如何有效实现经济复苏?
- 华为云启动全球抗疫行动,参与计划伙伴将获最高30000美元免费云资源
- 【直播吧】哈维执教的萨德将参与竞争,米体:罗马有意今夏免签佩德罗
- 中国之声@首批新冠疫苗志愿者已出院:身体一切正常
- 「新闻晨报」18人结束隔离观察回家,108勇士完成新冠疫苗接种
- 人民网:清明出行防疫指南:北京太子峪陵园 上海滨海古园热度高
- 人民网:清明时节逢疫情,外出祭扫牢记七大建议
- #人民网#清明节准备去祭祖?先看看这份防病养生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