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全国ICU床位仅占医床位的1.65%”林建东:重症医学不仅是突发卫生公共事件主力军,也应是患者的有力屏障!( 二 )


新冠肺炎治疗中 , 不可小觑炎症风暴
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治疗中 , 被提到最多的就是炎症风暴 , 炎症风暴可能给机体带来致命打击 。
炎症感染发生时 , 病原体通过激活先天免疫系统产生炎症反应 。 先天免疫细胞表面的模式识别受体(PRRs)(主要为Toll样受体(TLRs)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NLR)等受体)识别微生物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s) , 激活多种细胞内信号通路 , 包括NF-?B和激活蛋白-1(AP-1)转录因子 , 激活级联导致细胞因子自动扩增 , 形成细胞因子风暴 , 触发炎症级联反应 , 进而增加调节细胞因子、前列腺素和一氧化氮等的表达 。
“就是我们所说的炎症风暴 , ”林建东说 , 炎症风暴可导致宿主出现持续发热、重症肺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淋巴细胞计数下调等现象 , 造成不良预后 。
目前临床传统治疗炎症风暴的方法是应用皮质激素 , 可以一定程度抑制炎症反应 , 有一定的效果 。 “但是皮质激素的副作用让人十分担忧 , ”林建东说 , 比如说加重感染 , 增高血糖 , 水钠潴留 , 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副作用对新冠肺炎患者非常不利 , “尤其皮质激素可延长病毒的体内清除 , 加剧免疫抑制 , 临床上要严格把握适应症 。 ”
临床上也有其他一些新的清除炎症风暴的方法 , 比如血液净化治疗 , 免疫调节治疗等 。 在以往的临床实践中 , 药物乌司他丁被认为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 “特别对于应对炎症风暴 , 能够起到很好的疗效 。 ”林建东说 。
研究表明 , 乌司他丁可通过降低p2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以及NF-?B的磷酸化 , 抑制其信号通路 , 减少炎症风暴所导致的细胞因子(如TNF-α , IL-6和IL-1)的释放 。 此外 , 乌司他丁有减弱促炎分子(如前列腺素和血栓素)的作用 , 从而降低血管通透性 , 改善内皮细胞功能 。 其能抑制中性粒细胞浸润 , 减少中性粒细胞释放弹性蛋白酶及炎症介质 , 从而达到抑制炎症的目的 。
“炎症风暴是严重脓毒症病理生理学的核心 , 也是其治疗的潜在靶点 , ”林建东说 , 乌司他丁即此类药物之一 , 临床试验已证明乌司他丁有助于改善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结果 。 在临床上 , 林建东曾遇到几例老年患者 , 应用超常规的大剂量乌司他丁 , “每天上两百万单位以上进行治疗 , 患者的病毒核酸检测最终转阴 , 呼吸衰竭得到明显改善 。 ”
作为新兴学科 , 重症还有很多方面亟待改进
此次抗疫 , 除了我们传统熟知的呼吸科医生 , 还有一支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 , 他们就是重症医生 。 重症医生几乎是所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力军 , “但重症医学还是一门新兴学科 , ”林建东说 ,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 , 重症还有很多方面亟待改进 。
“重症的发展涉及教育、科研、培训、队伍建设等方方面面 , ”林建东说 , 重症医学尚未纳入教育部学位办的学科目录 , 本科教育阶段大学生不能系统地接受重症医学教育 , 影响本科生的专业选择 。 而住院医师培训因为尚未纳入重症医学 , 只能挂靠到其他专科下 。 目前重症一方面是治疗水平差距巨大 , 迫切需要全国层面的规范化培训;另一方面 , 急切需要进一步完善重症医学专科医师建设制度 。
“截至2015年 , 全国ICU床位占医院床位的比例仅为1.65% , ”林建东说 , 完全不能满足日常重症患者的救治 , 尤其当重大医疗卫生之间爆发时 , 任何省市的重症治疗都是巨大的挑战 。
在科研方面 , 林建东认为 , 重症的基础研究非常重要 , 但而基金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目录中 , 可供重症医学选择的申报目录过少 。 临床方面 , 则迫切需要建立特种病种数据库、标本库 , 实现不同医疗中心研究数据的共享 。
“以新冠肺炎为例 , ”林建东说 , 已发表的新冠肺炎文章主要来自单中心研究和回顾性研究 , 要得到整合临床诊治、基础研究和公共卫生数据非常困难 , 重症医学在抗疫过程中失去了很多重要的临床诊疗数据信息 。 同时林建东也希望通过网络建立全国远程ICU综合信息平台 , “平台不仅能解决ICU人力资源短缺和地域诊治的差异化 , 还能有效地提高诊疗的规范化和同质化水平 。 ”林建东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