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外国旅游,有啥事是令人反感的 像不排队之类 还有中国人在外国人眼中是不是人傻钱多 买买买的土豪
1.在国外搭乘地铁自动扶梯时,把左边的快速通道堵住,让一些着急的人无法通行。很多国人没意识到,并不是本身没素质2.在不允许照相的地方拍照和在博物馆照相开闪光灯。其实我觉得我在欧洲各个博物馆见到的国人素质还好,反而见到好多白人开着闪光灯咔嚓,只不过有次去葡萄牙波尔多最美的书店,那家书店里面不允许照相,但是我敢肯定有一对中国人照相,被店员阻止了还一脸不高兴。(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东南亚人区别还挺明显的,不会认错)3.排队,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是免费入内参观的,门前有长长长的队,好多中国旅游团,从中间比较松散的地方插队进去,当时我亲眼看着一个高级旅游团从侧边挤进来,挤进来之后,就开始谈论在法国购物好还是意大利购物好,会不会去哪个奥特莱斯,那个旅游团的人还是来自一线城市的呢,衣着光鲜不土气也不像没受过高等教育的暴发户。
■网友的回复
我们在外国旅游,有啥事是令人反感的 像不排队之类不排队(或者车没来时排队, 车一来就整个冲到前面去), 说话越级大声, 然后一堆人在很安静的环境里叽叽喳喳的聊天, 完全不顾周围人的眼光. 不光中国人, 任何人这么做都很讨厌.还有中国人在外国人眼中是不是人傻钱多 买买买的土豪不完全是, 但有些中国人买东西很多(有些人是出一次国不容易, 然后六亲七眷全部都要带东西, 一买吓死人), 中国旅客也多, 统计数据的时候总是排在前面, 但人均消费的差距并没有那么夸张.
■网友的回复
人傻不知道,钱多还真是,去年在日本的时候坐出租车,和司机聊天,司机问我哪儿人,我一说中国人他立刻就说中国人金持ち。又问我来日本两周花了多少,我说20万日元,又被说金持ち...囧rz
■网友的回复
中国游客正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普及以下中文:请勿大声喧哗,请勿随地吐痰······有一次在首尔找了家汗蒸,进门就看到很刺眼的中文:请保持安静,请先淋浴再下池。很是郁闷,第二天换了一家。
■网友的回复
碰巧看到这个问题,正好在英国呆了第二个年头来回答一下。
令人反感的事其实也就是那些,比如:
1.大声说话。
2.不是很有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感,礼貌少。
但这两点在韩国人中也有,并且和我们的地理环境和文化有关,从好的一面去看其实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东方的人际关系是绝对要比西方有人情味的,体现在好友和家人之间。所以不必太吹毛求疵,西方很多人到了中国其实也是很喜欢这种富有浓浓人情味的环境的。
我比较想谈的是关于 “中国人在外国人眼中都是土豪”这一点。这一点本人在国外生活中还是看到不少的。其实这个现象看似简单,其实很值得思考,值得想一想为什么。
我在英国那就 就英国和中国简单说一说吧。
单从这一现象和行为上看,
中国的经济和国民整体购买力大幅提高了。在英国的很多城市,各大节日或者就平时,只要走进商场就能看到中国人排队抢购的身影。各个世界名牌的门店,中国人盘踞等候在此,只为抢到一个限量,一个上新。鲜有看到欧美人在排队等候只为抢到什么的情形。但鲜有并不是没有,也有看到好几次打扮时髦画浓妆一身大牌的光鲜白人女子在血拼,但是对比中国人不挑不拣只要是名牌就买的现象,她们就是鲜有了。
然而为什么会造成这个现象,是否可以对此简单粗暴归纳为我们太有钱他们太没钱。还是因为其他一些原因,其实可以从历史,经济,和文化追求几个方面分析。
先来看看近代中国历史的节点:(粗略大致的以19世纪为例)
1840年-1842年 鸦片战争 --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 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定《天津条约》-- 1860年 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1861年 北京政变--1883-1885年 中法战争--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签定--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 19世纪90年代 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对比同时期英国人在干嘛(粗略大致的19世纪前后):
14世纪—17世纪(19世纪前)整个欧洲在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 --17 世纪中期至20 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发展,直至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历史。--在此之间的18世纪后半叶:全世界首先完成工业革命---19世纪是大英帝国全盛时期:火车出现--第一次经济危机导致 -- 殖民敛财(海上霸权和日不落帝国)开始--发动鸦片战争(收地收钱)--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条约敛财)--八国联军(敛财)在粗略的该时期达尔文在英国发表物种起源。
所以粗略的总结一下,以19世纪为节点, 英国人在此之前完成了精神和文化上的发展(文艺复兴),开始肯定和强调每个人作为一个个体的价值和尊严。在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初期资本和工业就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进入工业化时代,在当时就实现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发达。同时期的中国还在闭关锁国唯我独尊。因此已经落后了人家远远远远远远远不止一大截。
该时期的经济,
不用说大家也可以看出,一个敛财敛财敛财,一个割地赔款割地赔款。(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说现在的英国是在用老祖宗留下的财产)
那大家会问,这么说英国人也很有钱,为什么他们不买买买。
那么这个原因,我个人认为是和文化有关了。
【我们在外国旅游,有啥事是令人反感的 像不排队之类 还有中国人在外国人眼中是不是人傻钱多 买买买的土豪】 再来看现代中国历史节点20世纪:
现代中国自新中国成立1949结束半殖半封后大致经历了--抗美援朝--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工业发展和外交)1953—1956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国内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学艺术思想,改革,经济发展)1956—1966年--10年文革1966到1976 --改革开放至今。社会结构还不完善,还在探索哪种主义更适合自己。
对比同时期的英国:
一战二战后英国的资本因为战争击溃了一丝丝,但是老祖宗敛到的财产依旧不是盖的。在1967年欧共体成立后加入,也就是今天的欧盟至今。社会结构趋于十分稳定
相比这个时期的两国,中国在20世纪的各个方面, 都处于探索发展时期,个人认为也就是处在17世纪到19世纪前期的英国的阶段。中国在政治制度,外交,经济发展,
尤其是文化思想(由于文革还停滞了)上都处在各种不成熟的阶段。然而英国在17世纪就已经完成了思想上的发展,人们开始有了精神追求,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精神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说白了就是个人主义。允许你做你自己想做的,没有同一的价值观束缚。 在今天的英国社会我看到对于人文主义的解释无处不在,大体就是,孩子从生下来开始就要学会最重要的一课:独立。你是一个完整的人,完整的个体存在,你被允许与其他人不同,你有你自己的追求,信仰,喜好,你想上大学,还是想做巴士司机,还是建筑工人,都可以,你喜欢就好。这里说一下,在英国,巴士司机和政府高官的工资差别并没有太大,餐厅服务员还是作家还是公务员,在别人眼里都一样,餐厅服务员可能赚得更多,如果你运气好经常有小费拿。因此在西方这片土地,没有职业歧视。薪酬都高,物价普遍低,加上社会福利好:
就身边的本地同学:
大学教育免费,学生补助,学生津贴,学生贷款,商场买衣服餐馆吃饭有学生折
以及
儿童和孕妇福利
1)儿童福利金:如果你承担起照顾孩子的责任,你就有权领取儿童福利,直至孩子16岁。如果16 -18 岁的孩子仍在非高等教育机构就读,也有资格领取。你的第一个孩子每周可领取 20.30英镑,其他孩子每人每周13.40英镑。
2)家庭津贴:假如你每星期至少工作16小时,收入低微,又需要照顾至少一名儿童的话,便有资格申请。津贴视家庭的收入和儿童的数目而定。
3)监护人津贴:负责照顾双亲去世儿童的监护人,便有资格申请监护人津贴及儿童福利金。
4)法定怀孕雇员工资:当雇员怀孕,雇主每星期要缴付工资,数目视雇员的收入和金额定。
5)单亲津贴:单亲又要独自照顾子女的人士可以领取单亲津贴。除儿童福利金外,这个津贴只支付给首名子女。
6)孕妇津贴:为没有资格领取法定怀孕雇员工资的人士设定。每周44英镑55便士。在公立医院生孩子是免费的。
7)社会基金孕妇补贴金:为那些接受收入补助金,家庭津贴,伤残工作津贴的,存款低于500英镑的人设。金额为100英镑。
8)子女赡养费:为你向已经分开居住的伴侣索取适当的赡养费,以照顾子女的生活。
退休福利
基本退休福利,为超过退休年龄,(女60以上,男65以上)及符合国民保险金条件的人士设定。要照顾未成年子女的人可以获得其他福利。单身人士的基本国家养老金是每周95.25英镑,而已婚夫妇可申领152.30英镑。如果没有其他收入,单身人士可以领到的退休金为每周130英镑,而一对夫妇的退休金为每周198.45英镑。
4.寡妇福利
1)寡妇金,丈夫去世时没有资格领取退休金的寡妇,寡妇的年龄低过60岁,金额为1000英镑。
2)寡妇母亲津贴:要照顾至少一个小孩的寡妇有资格领取儿童福利金;或者丈夫去时已怀有身孕的寡妇。津贴是要交税的。
3)寡妇退休金:申请人年龄45岁或以上,或停止接受寡妇母亲津贴。金额按照年岁和金额何时停止设定。
5.失业福利
提供给那些年龄在18至65岁的岁之间的失业人员,所支付的金额是基于失业人员过去缴付的国民保险总数和个人财产情况。每两周支付一次福利金,为期一年。申请人必须有能力和积极地求职,他们必须缴付足够的第一类国民保险金。
等等等等
他们根本不需要为金钱考虑太多。西方世界,尤其在英国,只要你不想着去跨越社会阶层(基本上也不可能)不想着去搞什么破坏和轰动的大事情。每个人打个小工都能安安稳稳生活的很好。再加上西方没有主流价值观,意思就是没有固定的物质价值标准去衡量你是否成功,是否属于哪个阶层。因此就不会产生太多物质上的欲望。用马斯洛人本哲学来解释就是基本需求实现后去追寻个人实现需求。说白了就是人人吃得饱喝的足了,就得干点别的显示自己的人格魅力。物质就不是一个重要追求目标了。在这里大家各干各的,他们的钱都拿去发展爱好。很多人会用爱好和生活情趣去定义自己是谁。每个人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撮人群(community),年轻人里面你滑板玩得好,你去过很多地方,你对每件事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你唱rap,你能喝酒,你喜欢的电影比别人的好看,你是大牛。白领中,你除了工作你还会去沙滩上把自己晒黑,你早餐吃的很健康,你健身,你有好看的六块腹肌(不分男女)。你的牙齿很白,眼睛明亮,你冲浪,开游艇(这些在西方很平民的价格)你用得体的香水,你除了工作你还是个花匠,还拍微电影,还搞搞设计,你太有魅力了。因此拿奢侈品当衡量自己社会地位的人不多。很少,很少。两个人谈恋爱,也会非常非常看重自信和聊不聊的来。看重:你是谁。至于你是干什么工作的,你家停车位贵不贵,你有车吗,不会太在乎。那几个鲜有的去疯抢奢侈品的,也只是因为这只是一个爱好,他们的刚好在此。
说到底一切都是文艺复兴和强有力的资本带来的。
不是买不起,而是没必要。
对比现在的中国:
贫穷和屈辱带来的物欲高涨
改革开放后至今中国的经济的确大力发展了,中国经历了那么屈辱贫穷的历史事件。儒家思想为基础,文革又一定程度上扼杀了你产生独到思想的权利,再加上集体主义思想的加持(凡事都有个标准去衡量。别人干什么我就得干什么,不要和别人不同)大家都说这个好,那我不管,我不一定觉得也好,甚至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好,我就是要。因为我有钱,我也不想比别人差,别人都有了我岂有此理能没有?哪怕这个Prada,LV背起来和我的身份那么不相称,我也不管,我可能在内心深处也觉得它丑,但是别人都背,那是为什么啊,说明它好看,那我就也要有。
个人认为:奢侈品这个东西是用来给自身加持的,你是什么身份,用什么东西能更衬托出你,你就用什么。但普遍大家都把能拥有它当成了一种追求,也不管合不合适,统统往身上套。试想一下一个稚嫩的大学生背着一个爱马仕,Prada的感受,那东西感觉就是不像她的。简单点说就是年龄气质阅历架不住。
还有就是,先吃饱饭再说。因此在中国找对象都是问房问车。太久吃不上饭,穷怕了的思想,有钱=成功。自卑又自负。因此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人排队买买买了。
推荐阅读
- 携程与去哪儿网未来谁会是主流或者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
- 目前在俄罗斯学习语言,对象在浙江二线城市,异国恋,我们以后有可能吗
- 想带爷爷奶奶去北京旅游,主要就是针对老年人想去的,主要想请问老城区在哪里,就电视里面出现的那些老街道
- 女,二本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大学毕业在北京小旅行社做旅游销售,未来会咋样?
- 从北京乘火车去俄罗斯票价多少咋办签证到莫斯科后可参团旅游吗
- 为啥一个人可以很无私,但人类却是自私的
- 去澳大利亚堪培拉旅游,当地有哪些美食,求推荐
- 女朋友问:如果下辈子,她是我的女儿,我们都记得前世相恋,我还会不会爱她然后她又问,
- 请问亲戚邀请我去旅游我爸却不让我去,我却硬要去,是我太自私太虚荣了吗
- 大学舍友心理问题严重,有些厌世,不相信任何人,有自残心理倾向,我们分析学校帮不了忙,谁能帮帮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