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诊断到治疗,ICU病房里的黑科技

『』从诊断到治疗,ICU病房里的黑科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中日友好医院外科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段军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种新型传染病的出现 , 从1月到现在 , 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助力下 , 疫情已经迅速得到了控制 。在此次疫情当中 , 很多人会想起2003年非典的场景 , 相比于当时的条件 , 如今中国的医疗水平、应用的医疗器材、医疗技术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 无论是对发热病人的收治还是危重症患者的救助能力 , 都获得了很大提升 。
以ICU为例 , 它是疫情中收治危重症患者的区域 , 在应对新冠病毒肺炎的过程中 , 这里是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由于此次疫情的较强传染性 , ICU前期的部署需求量以及专业仪器的调动速度都变得至关重要 。
不过 , 借助近两年出现的新型设备、新型医疗技术 , ICU的救治效率也获得了大幅度增加 , 从钛媒体此次与一线医护人员的交流中就可以感受到 , 在具备智能化与便携化的医疗设备引入ICU后 , 助力了整个诊断、治疗环节 。
疫情之下的 ICU
『』从诊断到治疗,ICU病房里的黑科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湘雅医疗队
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张丽娜是该院援汉医疗队的一线医生 , 与队友一起接管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协和西院区的重症病区 。
据张丽娜介绍 , 在此次疫情当中 , 年轻人转为危重症情况的并不多见 , 以她所在的病房为例 , 接收到的危重症患者基本上年龄都在60岁以上 , 最大的一个患者年纪是93岁 , 所以他们在进入ICU时 , 很多都已经患有基础的器官功能性疾病 , 像高血压、冠心病以及一些心肺疾病 。
所以在这种传染性疾病面前 , 老年人由于身体抵抗力下降 , 同时又患有基础病 , 因此在治疗方面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另外 , 在对新冠病毒肺炎的救助过程中 , 也要同时考虑到其他疾病的治疗方案 , 因此ICU的医护工作者必须保持对患者的长效监测以及身体情况异动的实时响应 。
在工作中 , 医护人员采取8小时一班制的工作分配方式 , 中间会有一部分医生在内场、外场进行轮换 。根据要求 , 医生在内场里面停留的时间尽可能不超过5小时 , 一般是4小时 , 如果遇到极特殊情况 , 最长允许时限也仅为6小时 , 这一方面是为了保证防护服、口罩能够发挥其效力 ,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医生、护士等工作人员能够拥有较为充沛的精力 。
『』从诊断到治疗,ICU病房里的黑科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中日友好医院医疗队
钛媒体还从中日友好医院外科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段军口中了解到 , 随着疫情防控起到成效 , 新增感染人群的减少 , 他所工作的医院已经开始出现“床等人”的情况 。段军教授作为中日友好医院首批赴武汉医疗队的队长 , 在1月26日就到达了武汉并迅速加入到抗疫的队伍中 。
他表示:“我们科室共有50张床位 , 从最开始50个病人收满之后 , 经过治疗陆续有20多个病人已经出院 , 虽然后期又收治了一些病人 , 但从2月底开始 , 床位就已经开始出现闲置的情况 。”
期间 , 他的团队也曾与指挥部多次主动申请收治危重病人 , 指挥部回复的消息是目前床位已经能够满足重病人的收治 。他所在的科室在2月底也已经空置了10张床 , 可见目前疫情的形势已经逐步好转 , 相信在这一批病人完成治疗陆续出院后 , 新添病人数量将会逐渐降至零点 。
全面检测是高效治疗的前提
『』从诊断到治疗,ICU病房里的黑科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