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结束时间目前还不能预测,张文宏:全球疫情在未来仍有不确定性

张文宏:全球疫情在未来仍有不确定性 , 结束时间目前还不能预测
来源:新民晚报2020-03-29
晨雾/转帖
作者:左妍
【新民晚报·新民网】今天下午 , 医道、华山感染、医界、腾讯医典联合举办“全球抗疫四海同心”新冠肺炎多学科论坛 , 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担任主持 , 华山医院终身教授翁心华、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卢山、香港大学病毒学家金冬雁教授、德国埃森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陆蒙吉教授就全球新冠疫情会如何发展、各国抗疫策略有何不同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和探讨 。
【晨雾】结束时间目前还不能预测,张文宏:全球疫情在未来仍有不确定性
文章图片
美国:加强各州联合集中医疗能力救治轻症患者
针对美国近日确诊病例激增 , 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卢山教授分析表示:“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检测过于敏感 。 另外 , 美国没有进一步通过流行病调查数据详细分析感染病例的背景和来源 。 从目前情况来看 , 美国正处于第二波和第三波感染的早期 , 好在未出现群聚现象 , 但确诊病例仍会进一步增加 。 ”
卢山教授认为 , 中国有两条非常重要的经验是值得美国学习和借鉴的:封城和建方舱医院 。 美国当务之急有两点:第一是各个州之间必须加强联合 , 如果所有州能同步封锁严控14天 , 按照中国的抗疫经验 , 新冠肺炎80%就会被控制住 , 但如果各个州之间不同步 , 公众之间有来往 , 战线恐怕就要拖长 。 第二 , 创造医疗条件救治大部分被感染的轻症病人 , 将80%轻症患者居家隔离或者集中收治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 最终社会的转机是病例数和医疗体系之间的平衡 。 如果患者数压垮了医疗体系 , 就失控了 , 所以必须要集中力量收治轻症患者 。
德国:控制病毒传播的同时保证社会和经济尽可能运作
德国埃森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陆蒙吉教授认为 , 德国如今采取的抗“疫”策略是既要控制病毒的传播 , 又要尽可能的保证社会和经济正常运作 , 找到平衡点非常重要 。 陆蒙吉表示德国在十几年前就制定了“全球流行疫情防控计划”的预案 , 当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主要分三步走:一是拦截 , 二是保护 , 三是节省 。 从3月22日开始 , 德国就封锁了边境 , 禁止两人以上聚集行走 , 叫停了所有非生产性的娱乐活动 , 但是继续上班 , 遵从“企业不停工、社会不停摆”的防疫原则 。
对于德国群众尚未大规模戴口罩的现状 , 陆蒙吉表示由于德国的公共空间非常大 , 保持1.5米到2米的安全距离很容易做到的 , 在这种情况下戴口罩的作用没有在中国大 , 同时如果人人都要戴口罩就会造成一定浪费 , 这是和中国情况有所不同之处 。 目前 , 德国新冠肺炎的确诊人数虽已超过5万 , 但总体病死率仅为0.6% 。 目前较低的病死率推测是由于第一批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包含8千多人去奥地利和意大利等国滑雪的年轻人为主 , 德国之后的病死率不一定会比其他国家更低 。
中国:经历了遭遇、阻击和歼灭战 , 需要严防输入
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则把中国的抗疫过程比喻为遭遇战、阻击战和歼灭战 。 葛均波认为 , 新冠肺炎刚开始在中国蔓延的时候 , 当时的情况是有点混乱的 , 就像是一场遭遇战 。 后来演变成了阻击战 , 政府建立了方舱医院 , 应收就收应治就治 , 最后就是歼灭战 , 把大部分的新冠病毒都隔断了 , 国内本地新增的病例多低都清零了 。 可是随着欧洲和美国新冠疫情的爆发 , 葛均波表示原本计划的歼灭战又变成了持久战 , 由于境外输入案例的存在 , 接下来一段时间中国的疫情防控很可能处在一个焦灼的持久状态 。
香港大学病毒学家金冬雁和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也在大会上分享了关于新冠肺炎的最新研究 。 金冬雁表示:“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是有一定的季节性的 , 但是新冠病毒是否具备季节性 , 目前局势尚不明朗 。 现在疫情大爆发的国家大多寒冷并且干燥 , 像马来西亚、新加坡这些温度高而且潮湿的地方暂时还未出现社区性的大爆发 。 这其中究竟有没有规律?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数据去分析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