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谁是杀死一个书店的凶手》全网删文

  读书就是读书,怎么读不是读啊。---leaf.margaret.lee
  每年的世界读书日都要应景的有几条有关读书的事情刷屏,比如今年的人均阅读数据已经窜升到7.86本,相较去年同期数据4.58本,真是重大利好,可喜可贺,值得敬酒三杯。当然,有光明就有黑暗,有天使就有撒旦,好消息挺多,坏消息也是有的。比如说南锣鼓巷某文艺书店要被迫关张,引动无数文青关心,成群结队到店探访,就差放枝雪白雪白的月季在门前了。
见此新闻,尤其是读了后面那篇传的到处都是的反转文《谁TM有空杀死这家进后院要收100块钱的书店》,年初立过FLAG号称今年写文绝不追热点如我又破戒了。当然,可能每位关注此事件的人都有话要说,但个人这版比较剑走偏锋,只想从一个小侧面,小角度谈谈自家对读书这件事一点所谓的看法。
  首先,我们先提点儿俗的,提提钱,说说阿堵物。讲讲卖书这回事儿,毕竟新闻事件的主角是一家以卖书为主打的书店,起码营业执照是这么说的,经营范围里也没写着“情怀”二字不是。自家也认识几位开网店卖书的朋友,有在淘宝上给卓越、当当做代购做的如火如荼的二道贩子,也有直接在网上卖各种天南河北、珍奇异本各类书籍的,每天上架、接单、打包、发货忙的不亦乐乎。
好了,那么问题来了,难道他们卖出去的东东,就不是书吗?难道一定在各种独立书店买的正价书,才算书吗?那么图书大厦和王府井书店会不会表示不服啊?难道非得去那些文艺书店,看10分钟书,花20分钟自拍,修30分钟图来发朋友圈,才算读书啊?那我等这些起个大早跑去没有自习室的首都图书馆抢占那几个为数不多的座位就是去读空气的吗?
插花一句:此处首都二字,令人汗颜,所以各地方城市的铜子不要再说我们首都人民占用全国资源了,首都的图书馆连个自习室都木有,真是岂谈天下奉一市啊,也真是对不起动辄十几万一米的房价啊。更别说像自家这样极品的(此处为贬义),真是可以在,曾经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读的起书来,详情请移步自家有时读书系列文章,保证让你看的想吐。
虽然自家每年读过的三位数书里绝大多数都是电子书,还都是TXT版的,是的,就是传说中的盗版,我不对,我有罪,我不好,我检讨。
  其次,我们说说雅事,说说读书这回事。个人以为,读书,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写字绣花,更不是装13秀才艺,就是读书而已。
  某位非著名作家、著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还有人记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本书么,反正个人是在石景山图书馆的换书大集上见到这货了,那个薄啊,和三百千的厚度差不多,还是文白对照版的三百千喔)早就和别人说过,我当国家主席是为人民服务,你当掏粪工也是为人民服务,大家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个人吐槽曰:说的对,只是待遇有些许不同而已。
  同理可证,我们读纸质书也是读书,读电子书也是读书。读从文艺书店正价买的纸质书也是读书,读从某当某卓搞200-100时大批屯来的纸质书也是读书,读从图书馆借来的纸质书也是读书,读从自助借书机里出来的纸质书也是读书,读亚马逊上买的正版电子书也是读书,读网上下载的TXT版(咳咳)电子书也是读书(此处声气较弱)。
  这里个人不是为了凑字数,重点是,你不能说个人所读的书和那些购自文艺书店的纸质书不是同一本书是不。延展开点说,个人觉得,一个读书,一个跑步,可以说是近几年来被过量脑补、过度解读、赋予延展意义最多的两件事了。或者说,是一干中产、小资、文青们充分意淫最多的两件事。
  对于读书,自家有三十多年的实操经验,可以做到充分吐槽并进行所谓的指指点点了,之于跑步,个人表示之前为了强身健体也曾多次尝试,但一来住家附近没有适合跑步的地方,二来在看来枯燥的跑步(个人看来)和多姿多彩的操课(瑜伽、普拉提、肚皮舞、民族舞)之间,个人最终还是选择了去健身房锻炼。这些运动方式之间并无高下之分,那种都能让身体得到充分锻炼,顺带多吃几碗干饭,关健在自己喜欢不喜欢,坚持不坚持,参与不参与,毕竟亲身实践才是第一生产力。
  同样的,读书也如是,怎么读不是读啊?喝咖啡还是吃大蒜,这不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是默默忍受文艺书店的高书价美美装*,还是挺身参加200-100的网上书店大特价被笑话,这两种行为,真说不上是哪一种更高贵? 答,爱咋咋的吧,喝咖啡解渴,吃大蒜解饿,但那一个解读太过,喝太多吃大多身体都HOLD不住的,所以说到底,个人还是那句,读书,怎么读不是读啊?
  再来,从现实角度讲,书店只是一个通过售书获取赢利的所在。如果说一两个书店的消失就能联系上文化消亡,阅读已死之类的大块头问题,自家表示,我家附近的煎饼摊已经被灭了小十个了,无论行商还是坐贾,流动摊贩还是开墙打洞的小门脸,但个人更可以严肃声明,煎饼这货还没成物质文化遗产呢各位。
  再往大家熟悉些的领域说,动批一类的服装、小商品市场迁了N个了,你见北京的女生们少买衣服了吗?没啊!光看大街上快递小哥们都忙的像疯狂老鼠一样,你就知道大家都在何等努力的买买买了!好了,问题又绕回来,煎饼如是,服装如是,那么怎么书店就不如是了呢?难道说书多的地方就有光环加持、自带免死金牌,默认ESAY模式有4条命?
  也不对啊,远的不提当年的亚历山大图书馆,也不讲阿穆尔焚书事件,对此方面资料有兴趣的铜子可以去看陈登原先生的《古今典籍聚散考》,这个只说个近百年内中国版的,1932年商务印书馆的东方图书馆被焚,似乎都没有因为馆中所放者为图书而非手纸逃脱被焚的悲惨命运。
  写到此处,又令人想起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梁元帝萧绎(这货已经不配被称为同志了)的毁书借口:“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个人深觉其智商同那些听说书店要关张去送别的文青们有一拼,但孰高孰低,真是难以区分。
  说到这里,回眼望去,已经写了很多自家的牢骚话了,牢骚太盛肠会断,赶紧收尾是关健。最后请出个人目前很喜欢的一位作家李筱懿写的名篇《美女都是狠角色》中的一段:那些看上去很美的故事,实际上都是很苦的过程,就好像随性与放任大多是慢性毁容的良伴。
我曾经采访自创品牌咖啡馆的女老板,对她说我的梦想也是开咖啡店。
她轻轻地笑笑,跟我聊每平方米的房租,客单价,员工培训,店堂布置与氛围营造,供应链管理和采购,连锁加盟扩张发展。这些硬梆梆的字没有一个和浪漫有关系,她更不是我原先想象中捧杯咖啡看本书在冬日的暖阳下窝掉一个下午的爽人。她总是在巡店,从一家店到另一家店,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忙碌而麻利,很少说多余的话,很少做无谓的事,她告诉我,这才是咖啡馆老板的真实生活,脚踏实地努力出来的安全感。
  好了,前人之述备矣,书店卖的是情怀还是商品,上面一段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当然对于喜欢时尚购物体验,或要求买书这事儿要有仪式感,或自愿去交情商税者自家也是无话可说,大家都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不是。个人所执念者,只是有关看书这事儿,不管世界风云如何变幻,阅读方式怎样变迁,个人始终认定,读书就是读书,怎么读不是读啊。大家如果有空,最好还是多读几本书,这样才能少犯低级错误。  
■网友的回复
一刀切的政策遇到文艺违规。根据南锣鼓巷的发布,书店应该是私自穿墙做了个门,被要求恢复旧貌,政策上还说是影响市容。老板觉得自己这门很文艺,并不影响市容。这门到底好不好看,网上评价不一。不过看到有游人来拍照,应该是被一部分人喜欢的。至于网上另外一篇提到的加盖二层,南锣鼓官方没说,不知是真是假。作为商科狗,最不能理解的就是文艺工作者们诟病的收100入场费的问题。商科狗表示这东西本身就是一个保障书店安静的门槛。试想本来就不大的书店,每天来几个混书看的小文青翻书自拍,真正的读书人恐怕也呆不住吧?再说另外一篇骂店主的文章讲到店主有钱买物业,肯定是有钱人云云。那不赚钱的买卖你去做呗?所谓整治市容,在现有制度下只能是没弹性地一刀切。如果有领导可以通融,很有可能留下的是最有权有势的私开的门,什么龙虾烧烤高级会所之类的。这也不是文青们想看到的结果。说白了,有钱文青想让店留住门,日后看书,闹中取静方便。没钱文青觉得应该开除收一百块店主的文青籍,让店主永远滚出文青队伍,保证队伍又穷又横的纯洁性。这都属于文青内部矛盾。
■网友的回复
谁TM有空杀死这家进后院要收100块钱的书店
【怎样看待《谁是杀死一个书店的凶手》全网删文】 为啥删不知道,但是出现了反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