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北京胡同是啥体验
想到哪儿就随手写到哪儿,没什么条理您凑合看。(先说明本文的图片全部摘自网络只是借以直观说明胡同人居住生活状态,不是我自己拍的,感谢拍摄者)
先说说住的方面,一家一二十平米大小。是的,你没看错,是一二十平米。这属于胡同居民的‘标配版’面积,不是说所有的胡同平房都这么大,但差不多能有百分之八十的平房居民家里面积就这么大。这个面积要兼容到厨房,起居室,卧室的功能。。。。住几个人呢,少的两三口,多的5口。都说印度三哥是开挂民族,我觉得北京老城区的居民才是开挂的。可以上墙可以入地,只要能把人码上就行了。
【住北京胡同是啥体验】
这个算是小的,只有十来平。屋里没有厨房,门外就是院里的过道。他的厨房在对面,那排石棉瓦房顶很矮的房子里。晾衣服,绝对健康自然。因为要直接晾到院里,太阳直晒啊~门上挂着棉门帘是什么鬼。。。。房子的密封性不灵,挂门帘是挡风用的。
再说说生活必须设施方面,天燃气,卫生间,地下车库。这些对于现在的楼房居民来说已经平常的不能再平常了吧,但对于胡同居民来说简直就是本拉登般的存在——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个玩意儿存在,但谁也没见过。。。。胡同居民做饭要靠煤气罐,上厕所要靠胡同里面的公共厕所,至于停车。。。。胡同里,大街马路边,便道上,反正发挥你的想象力和高超的驾驶技术就OK了,当然还要做好被贴罚单的准备。现在北京上汽车牌需要摇号,那堪比彩票的中签机率就不吐槽了,很多人没办法只能买相对容易上牌的新能源汽车,我曾经见过接50来米插线板给车充电的,就在胡同里。
原来是这样上厕所的。。。。现在好了,虽说主要姿势没变,但好歹墙上地上什么的给你贴上瓷砖,坑儿变成了冲水的,坑与坑之间有了挡板但没有门儿哦,依旧毫无隐私可言!!!!厕所是个好地方,赶上喜欢蹲着玩儿的,十来分钟后出来衣服上会有股特殊的‘芬芳’。因为打扫不及时用的人又多,厕所里实在太味儿了。这里说个好玩的吧,胡同厕所其实是胡同居民圈儿情报交换站般的存在,东家长西家短的,各种消息都在此交换并得以扩散。。。。
邻里关系方面,很多人都怀念生活在胡同里的日子,大家像一家人一样,东家有事儿甭管大小只要言语一声西家绝不会袖手旁观,之类的等等等等等。您说的没错,但您忘了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时间纬度。您说的要是7~90年代吧,我绝不反驳您甚至是支持您。但现在呢?21世纪眼瞅都奔中叶了,地球人都在变,您当胡同里的人就那么与世隔绝吗?因为家里的面积小,想在院里盖房子邻里间产生矛盾,人脑袋打成狗闹到的情况您没见过?当然,谁进出家门的碰见了,打声招呼点个头什么的还是有的,深交的不多了,都是关起门来自己过自己的日子。
总结一下吧,人们看瓶里的世界永远都是美好的,因为这里边可能有你的记忆,有你的想象。但想知道这东西到底怎么样,有时候只能深入其中才能有最直接的体会。我本人是胡同保护的绝对支持者,胡同是北京的城市记忆,胡同确实不应该再拆了。但是,不是说胡同他喵的不能再动了!!这种生活环境生活状态是作为所谓全球第二经济体国家的首都核显区里应该有的吗?疏散掉部分人口,给胡同减负。拆掉没有价值的胡同里那些七八九十年代建毫无建筑特色人文特色的垃圾建筑,给胡同腾地方。补齐数十年来市政基础设施欠账,让胡同恢复古韵的同时兼顾居民生活上的迫切需求才是根本~
■网友的回复
半夜拉屎,得摸黑儿去胡同口的公共厕所;
洗脸用脸盆去院子里的公共水龙头接水;
洗澡不可能,熬到礼拜五去大澡堂花钱洗;
床铺都得靠墙放,半夜伸出脚被墙冷醒;
我特么这是在写十四行诗么?
■网友的回复
在瓷器库胡同住了5年。安静。超级安静。隔壁的本地人们,都非常好。经常下雨时帮我关窗,收衣服,至今不知道他们的名字。
推荐阅读
- 高圆圆住北京哪里
- 北京胡桃里适合和男友去吗
- 一个月5000能够住北京的公办养老院吗
- 大二985英语专业学生想要退学,可行吗
- 人们对人物洗白的认同是基于啥心理
- 天津居住北京上班。车票问题咋解决
- 选择去美国还是加拿大留学读研
- 像居住在上海奉贤金山这种区类似于居住北京哪里
- 来北上广深闯荡和留在家乡的年轻人,最大的不同是啥
- 集训去杭州美术学习班与北京美术学习班区别在于能报考院校不同是吗